[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3813.X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5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詹玮璇;孙涛;郭静;李冠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其包括雨水口、连接雨水口的布水管、设置于布水管下方用于收集布水管排放雨水的集水管以及与集水管连接的集水井;布水管设置于路基的下方,布水管与集水管之间填充有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层,雨水口包括进水区、溢流区以及用于分隔进水区与溢流区的溢流堰;溢流区通过管道与集水口连接,布水管与进水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装置,避免雨水中所含的颗粒污染物排入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发展,城市排水管网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污水被有序的收集处理,根据资料统计,当城市点污染源的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5%时,面污染源将是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主要是将雨水尽快排入受纳水体。由于快速排水,地表面上的污染物通过雨水带入受纳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地表污染物主要是由初期雨水将其带入受纳水体,造成水体污染。由于地面已被初期雨水冲洗干净,随后的地面径流雨水所含污染物较少,可将其视为清洁的水源。
通过模拟软件计算,初期雨水在降雨的前20分钟(或4-8mm降雨量)内污染物含量较高,随后污染物含量急剧下降。针对雨水所含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分布,对此时段内的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可避免面污染物排放至水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装置,避免雨水中所含的颗粒污染物排入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其包括雨水口、连接所述雨水口的布水管、设置于所述布水管下方用于收集所述布水管排放雨水的集水管以及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集水井;所述布水管设置于路基的下方,所述布水管与所述集水管之间填充有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层,所述雨水口包括进水区、溢流区以及用于分隔所述进水区与溢流区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区通过管道与所述集水口连接,所述布水管与所述进水区连接。
上述雨水收集装置中,所述布水管包括主管道以及沿所述主管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副管道,若干所述副管道沿所述主管道的轴线两侧分布。
上述雨水收集装置中,所述过滤层为砾石层。
上述雨水收集装置中,所述集水井设置有用于排放雨水的排水管。
上述雨水收集装置中,所述布水管的进水口一端设置有滤网。
上述雨水收集装置中,所述雨水口与所述集水井设于同一侧。
上述雨水收集装置中,所述溢流区的深度大于所述进水区的深度。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雨水口收集到雨水后,初期雨水通过布水管分布到过滤层,通过过滤层过滤掉初雨中所包含的颗粒状污染物,经过滤层过滤后的雨水下落至过滤层底部的集水管,通过集水管将过滤后的雨水输送到集水井中进行排放,实现对城市水环境的改善,初雨通过进水区经布水管进行排放过滤,而当雨量逐渐增大超过布水管的输水能力时,雨水从溢流堰溢流至溢流区,溢流区的雨水通过管道排放至集水井进行收集,而由于当雨量过大时,此时内部污染物已明显下降,因此可排放至集水井中并不会对水体造成过大的污染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图。
其中,1-雨水口,11-进水区,12-溢流区,13-溢流堰,2-布水管,21-主管道,22-副管道,3-集水管,4-集水井,5-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38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并机的UPS电源集成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的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