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4139.7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5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钟若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宾(上海)声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82;E04B1/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区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墙体 复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为固定在室内原始墙体上的多层结构,在远离墙体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玻璃岩棉层、轻质砖墙、第二玻璃岩棉层、第一阻尼隔音板、第三玻璃岩棉层、第二阻尼隔音板、聚酯纤维隔音板;其中,在第二玻璃岩棉层和第三玻璃岩棉层中分别设置有第二防火涂料龙骨和第三防火涂料龙骨,第二防火涂料龙骨的两侧分别抵接在轻质砖墙以及第一阻尼隔音板一侧侧壁,且第三防火涂料龙骨的两侧分别抵接在第一阻尼隔音板另一侧侧壁以及第二阻尼隔音板上。本实用新型创造性运用声学特性和材料特性,把玻璃岩棉,轻质砖墙,阻尼隔音板,聚酯吸音板等材料组合,使得隔声减震墙的隔声减震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墙壁的隔音,具体涉及到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隔音墙解决的是因音源透射而影响音源以外空间的问题。主要途径就是消减音源的透射能量,阻止音源的传播途径。目前,室内建筑隔墙一般采用加气块砌筑墙体解决隔音问题,这种做法的缺点是:1、湿作业,一般由土建单位完成,污染环境。2、工艺复杂,工期长。3、制作完成后,隔音效果不理想。
现市场上的隔声墙效果都不理想,达不到1982年4月6日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1982年8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的要求。该要求即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夜间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夜间45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50dB;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
如申请号为CN201520488184.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隔音墙体,包括竖直排列整齐的龙骨、设在所述龙骨两侧的基架和设在所述基架外表面上的面板,所述基架的内部呈网状,且每个结点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内层固定层内的突起部,所述面板包括表面层、中部隔音层和内层固定层,所述中部隔音层为蜂窝状的塑料层。能很好的吸音,实现了墙体的有效隔音,以及防腐蚀、除湿和良好的散热效果,但是该一种隔音墙体只设置有中部隔音层,长期使用过程中中部隔音层的密封性减小导致墙体隔音效果减弱,并且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单层隔音层的设置不能很好的隔音。
当前达不到降噪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材料运用不当及设计不当,未考虑声学特性,对强震动,中低频(1000Hz-20Hz)声波穿透及谐震的隔声及消除未进行很好的处理。这是由于在声学工程中,对于500Hz以上的中、高频声波吸声比较容易,一般采用多孔吸声材料便有极好的吸收效果,但由于多孔性材料的低频吸声性能差,为解决500以下的中低频吸声问题,特别是200Hz以下的低频声控制,往往需要采用共振吸声结构,如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微缝)共振吸声结构等。但传统观共振吸声结构吸声频谱以共振频率为中心出现吸收峰,当远离共振频率时,吸声系数就很低,频率选择性较强,吸声带宽较窄,很难满足宽频带(100Hz~
4000Hz)吸声的要求。
如何使拓展吸声结构的中低频吸声带宽,提高吸声结构低频吸声效果,是声学材料和结构的研究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人耳能感应到的20Hz~20000Hz内的噪声,1000Hz~3000Hz之间的声音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本实用新型创造性运用材料特性、声音特性,对声波的各频段进行有效阻隔及吸收,进而实现降噪作用,具体方案为:
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所述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为固定在室内原始墙体上的多层结构,在远离所述墙体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玻璃岩棉层、轻质砖墙、第二玻璃岩棉层、第一阻尼隔音板、第三玻璃岩棉层、第二阻尼隔音板、聚酯纤维隔音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宾(上海)声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赛宾(上海)声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4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伴热系统的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
- 下一篇:一种减震隔声悬浮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