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4948.8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4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强;唐明敏;江应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科泰汽车检夹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18 | 分类号: | B66F7/18;B66F7/22;B66F7/2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黄焯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料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顶升机构,包括转动支架、转动件、顶起气缸以及用于承托工件的承托座,所述承托座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顶部,所述转动件的底部转动设置于所述顶起气缸的活塞杆,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顶起气缸实现工件的顶起,通过让转动件转动连接于顶起气缸以及转动支架,从而使得在转动件被顶起的过程中发生翻转,实现了自动化把工件进行下料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料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顶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大多的工件加工生产都是通过自动化设备来进行的。而在目前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部分工件的下料是需要由机械手把工件放置在顶升机构进行待命,然后由人工把工件从顶升机构取出并放入对应位置的。显然这种顶升机构只有项起的作用,而并没有自动下料的作用,会导致工件生产的用工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顶升机构,能够在顶起工件以后自动进行下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升机构,包括转动支架、转动件、顶起气缸以及用于承托工件的承托座,所述承托座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顶部,所述转动件的底部转动设置于所述顶起气缸的活塞杆,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支架包括基架以及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基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支架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活动杆的顶部的转座,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座。
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架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用于在所述活动杆下降时减缓所述活动杆的下降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顶起气缸的活塞杆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件的底部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座内。
进一步的,所述顶起气缸的活塞杆设置有定位螺母,所述转动件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销;当所述项起气缸的活塞杆退回至所述顶起气缸内时,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定位螺母内用于防止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顶起气缸的活塞杆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座的底部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转动承托座是否承托有工件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顶起气缸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顶起气缸实现工件的顶起,通过让转动件转动连接于顶起气缸以及转动支架,从而使得在转动件被顶起的过程中发生翻转,实现了自动化把工件进行下料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转动支架,2-转动件,3-顶起气缸,4-承托座,5 -检测装置,11-基架,12-活动杆,13-转座,14-缓冲件,21 -定位销,31-活塞杆,32-转动座,33-定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升机构,包括转动支架1、转动件2、顶起气缸3以及用于承托工件的承托座4,所述承托座4设置于所述转动件2的顶部,所述转动件2的底部转动设置于所述顶起气缸3的活塞杆31,所述转动件2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支架1。具体的,转动件2的底部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转动支架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科泰汽车检夹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科泰汽车检夹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4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机专用污水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外墙保温板条粘法施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