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管间接、机械制冷及直接的三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5869.9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5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寇凡;马健;许晶晶;彭彦;王颖;余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重庆适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涂秀清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机械 制冷 直接 三级 蒸发 冷却 空调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卧管间接、机械制冷及直接的三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包括有机组壳体,机组壳体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及送风口,机组壳体内按照空气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器、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低温表冷器、直接蒸发冷却段、挡水板b及送风机;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上方所对应的机组壳体顶壁上设置有二次排风口,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侧面所对应的机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二次风进风口;还包括有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分别通过管道G1及管道G2与低温表冷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组将蒸发冷却系统与机械制冷系统相结合,解决了单独使用蒸发冷却系统或机械制冷系统时,降温幅度有限以及能耗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管间接、机械制冷及直接的三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技术是一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空调技术,但是随室外参数变动而波动较大,制冷效果受限,无法保证其在炎热高湿地区或者夏季极端炎热条件下的温降幅度。
而机械制冷技术可以制取温度较稳定的冷风,但相比而言耗能较大。为了扩大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展这一技术的适用性,通常将蒸发冷却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制冷技术结合,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弥补单纯采用其中一方所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优化蒸发冷却设备,同时提高机械制冷性能,促进节能减排,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管间接、机械制冷及直接的三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将蒸发冷却系统与机械制冷系统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室外气象条件,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解决了单独使用蒸发冷却系统或机械制冷系统时,降温幅度有限以及能耗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管间接、机械制冷及直接的三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包括有机组壳体,机组壳体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及送风口,机组壳体内按照空气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器、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低温表冷器、直接蒸发冷却段、挡水板b及送风机;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上方所对应的机组壳体顶壁上设置有二次排风口,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侧面所对应的机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二次风进风口;还包括有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分别通过管道G1及管道G2与低温表冷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挡水板b为波纹型挡水板。
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包括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挡水板a、布水装置a、卧管式换热器、蓄水箱a,布水装置a通过供水管a与蓄水箱a连接,供水管a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a;挡水板a位于二次排风口的下方。
卧管式换热器与蓄水箱a之间所对应的机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二次风进风口;挡水板a上方设置有二次排风机,二次排风机设置在二次排风口内,二次排风机为轴流式风机。
卧管式换热器包括有多层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管组,每层管组均由多根水平设置的换热圆管组成,换热圆管表面为粗糙表面。
蓄水箱a内设置有浮球阀a。
直接蒸发冷却段包括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布水装置b、填料、蓄水箱b,布水装置b通过供水管b与蓄水箱b连接,供水管b上设置有循环水泵b,填料为倾斜式填料。
蓄水箱b内设置有浮球阀b。
还包括有补水管道G3,补水管道G3的一端与自来水管连接,补水管道G3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蓄水箱a及蓄水箱b连接。
冷水机组包括有依次连接并构成回路的膨胀阀、冷凝器、压缩机及蒸发器,蒸发器还分别通过管道G1及管道G2与低温表冷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重庆适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工程大学;重庆适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5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轮椅翻转机构
- 下一篇:一种二次行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