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6406.4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7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吴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赛赛车俱乐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04 | 分类号: | F16F7/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器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包括减震器主体、缓冲结构和缓冲固定结构,所述减震器主体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套环,且减震器主体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固定结构,所述减震器主体的外表面固定有固定螺套,且固定螺套的下方连接有减震器传感器,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弹簧的外侧,所述缓冲固定结构安装于缓冲结构的顶端。该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设置的固定螺套能够将减震器传感器与减震器主体固定在一起,如此能够避免外界的碰撞与撞击对减震器传感器造成损坏,设置的缓冲结构能够对整个减震器与传感器起到防护的效果,并且通过缓冲加强板的设置能够避免外界的撞击直接对减震器与传感器造成冲击,从而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赛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普通减震器传感器安装方式是传感器固定在减震器外部,安装简单,但是会受到外部的影响,可能会被赛道的碎片击到,调整维修赛车时也有可能会碰到,悬挂发生撞击时,也会给撞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普通减震器传感器安装方式是传感器固定在减震器外部,安装简单,但是会受到外部的影响,可能会被赛道的碎片击到,调整维修赛车时也有可能会碰到,悬挂发生撞击时,也会给撞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包括减震器主体、缓冲结构和缓冲固定结构,所述减震器主体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套环,且减震器主体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固定结构,所述连接固定结构包括连接螺栓和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螺栓,所述减震器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减震器主体的外表面固定有固定螺套,且固定螺套的下方连接有减震器传感器,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弹簧的外侧,所述缓冲固定结构安装于缓冲结构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传感器通过固定螺套与减震器主体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弹簧与减震器传感器之间构成半包围结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主缓冲加强板、卡槽和侧缓冲加强板,且主缓冲加强板的顶端设置有卡槽,并且主缓冲加强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缓冲加强板。
优选的,所述主缓冲加强板和侧缓冲加强板均与卡槽之间相互卡合,且主缓冲加强板和侧缓冲加强板均设置有六组。
优选的,所述缓冲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座、螺孔和固定夹板,且固定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螺孔,并且固定连接座的上方连接有固定夹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座的结构为倒“T”字型结构,且螺孔设置有三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设置的固定螺套能够将减震器传感器与减震器主体固定在一起,如此能够避免外界的碰撞与撞击对减震器传感器造成损坏,从而能够避免在赛车比赛时出现较大的机械事故;
设置的缓冲结构能够对整个减震器与传感器起到防护的效果,并且通过缓冲加强板的设置能够避免外界的撞击直接对减震器与传感器造成冲击,从而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并且缓冲加强板能从卡槽中进行拆卸,如此也不会在对减震器与传感器维护时造成影响;
缓冲固定结构的设置能够对缓冲加强板的放置提供稳定的支撑,从而能够方便对损坏的缓冲加强板进行更换,并且也能对减震器与传感器起到外部支撑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该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赛赛车俱乐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赛赛车俱乐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6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