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厂扩能增量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23420.7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4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方卫国;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行健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仵君粉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厂 增量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水厂扩能增量的系统,属于水、废水、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沉淀池、滤池、泥水处理池、加药设施和清水池,所述滤池有二级滤池,依次为活性炭滤池和均粒滤料滤池,沉淀池接出两根输水支管,输水支管一接有加药设施,将待处理水及药剂送至活性炭滤池,输水支管二送至均粒滤料滤池;活性炭滤池末端设置泥水处理池,泥水处理池接出出水管和两个分输管,出水管接至清水池,分输管一、分输管二分别接至均粒滤料滤池;分输管一与分输管二、分输管二与输水支管二之间分布设置旁路管,旁路管、出水管上分别设置开关。将本申请应用于水厂的扩能增量改造,不仅见效快、工期短,还投入资金少,适配灵活性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水厂扩能增量的系统,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泥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厂作为基建工程之一,在城市运行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随着人口与城市规模的逐渐增大,早期规划建设的水厂已无法满足现有的水需求。以南方某城市为例,现已具有30万吨/日的一期生产能力,最高峰日超负荷为20%,达到36万吨/日的制供水能力(该指标已接近水厂的超负荷能力极限),且每年会面临外部5%左右的增量,约1-2万吨/日的量,也就是2018年,希望水厂能有38万吨/日的产能;2019年,能有40万吨/日的产能;2020年,能有42万吨/日的产能。面对水厂能力不足的问题,短期内可通过预留的DN1000管的开通,来替换部分现属于水厂的供水区域,但这部分的量很有限,估计在2万吨/日左右,远远无法达到该城市水厂的远期预期规模,为满足制供水需求,如何扩大水厂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而针对该问题,常规的做法是进行二期工程扩建,假定二期工程以20万吨/日计,则预期施工时间为2年,投资资金在2亿元左右(仅考虑建设沉淀池和滤池,其余只增加设备);扩建存在的施工周期长、投资巨大均无法在短期内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同时,常规水厂在进行深度水处理时,结合图1,一般采用反应沉淀池1a→砂滤池2a→活性炭滤池3a→清水池4a,反应沉淀池1a→活性炭滤池3a→砂滤池2a→清水池4a,这种串联形式少部分有设超越管5a,借助于超越管5a上的旁路开关51a,直接短路某一级工段来实现调节产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计或实际中将活性炭滤池和砂滤池预留并联管路的做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水厂扩能增量的系统,该系统无需通过扩建方式,而是利用现有设施,即可达到水厂产能提高的目的。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水厂扩能增量的改造系统,包括沉淀池、滤池、泥水处理池、加药设施和清水池,所述滤池有二级滤池,依次为活性炭滤池和均粒滤料滤池,沉淀池接出两根输水支管,输水支管一接有加药设施,将待处理水及药剂送至活性炭滤池,输水支管二送至均粒滤料滤池;活性炭滤池末端设置泥水处理池,泥水处理池接出出水管和两个分输管,出水管接至清水池,分输管一、分输管二分别接至均粒滤料滤池;分输管一与分输管二、分输管二与输水支管二之间分布设置旁路管,旁路管、出水管上分别设置开关;均粒滤料滤池设置出水支管,出水支管接至出水管处。污泥处理池优选为后臭氧接触池。
滤池作为水厂运行的核心单元,其设计滤速及运行滤速均有上限值,但前端的沉淀池按最不利水质设计,在平时有比较大的负荷裕度,如在旁路上配置裕度,一般超额定负荷50%,均可保证正常运行。上述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沉淀池与并列池(活性炭滤池和均粒滤料滤池)借助于输水支管一和输水支管二形成并连设置,与常规水厂的串接方式相比,可以根据实时环境,调节为沉淀池与活性炭滤池、均粒滤料滤池串接,也可调节为沉淀池后分接并联的活性炭滤池和均粒滤料滤池,还可以借助于开关的通闭,在沉淀池后分接串并联的活性炭滤池和均粒滤料滤池,整个系统的处理水量实现扩能增量。上述方案消除了滤池的瓶颈,将产能翻倍提高,而且储池与污泥处理池的配合还实现了排泥与泥处理系统的运行频次,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系数,成本低、见效快。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行健水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行健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234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