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杏鲍菇专用菌包搅合环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24582.2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9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木;杨静;杨志平;杨丽恋;郑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成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22 | 分类号: | A01G18/2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谢世玉 |
地址: | 3636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杏鲍菇 专用 菌包搅合 环保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杏鲍菇专用菌包搅合环保系统,包括架体机构,所述架体机构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架体机构包括一号承板、支脚、支杆、二号承板、内螺纹管、套管、菌包筒、连接环和连接栓,所述一号承板的下侧面板四拐角处皆垂直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一号承板的上侧面板四拐角处皆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杆,四个所述支杆远离一号承板的一端分别垂直焊接在二号承板的下侧面板四拐角处,所述二号承板上固定穿插有内螺纹管和套管,所述一号承板中心处通过连接栓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焊接在菌包筒的上端外侧壁上,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是一种新型且实用的杏鲍菇专用菌包搅合环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杏鲍菇专用菌包搅合环保系统,属于菌包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杏鲍菇的菌包一般都是在土壤与营养物混合后再进行装袋、种孢子,这种生产方式存在大量的土壤与营养物混合时无法搅拌均匀的问题,直接导致菌包内的孢子囊分布不均,产出的杏鲍菇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并且在搅合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土壤或者营养物洒出,污染附近环境的情况,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杏鲍菇专用菌包搅合环保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杏鲍菇专用菌包搅合环保系统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杏鲍菇专用菌包搅合环保系统,包括架体机构,所述架体机构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架体机构包括一号承板、支脚、支杆、二号承板、内螺纹管、套管、菌包筒、连接环和连接栓,所述一号承板的下侧面板四拐角处皆垂直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一号承板的上侧面板四拐角处皆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杆,四个所述支杆远离一号承板的一端分别垂直焊接在二号承板的下侧面板四拐角处,所述二号承板上固定穿插有内螺纹管和套管,所述一号承板中心处通过连接栓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焊接在菌包筒的上端外侧壁上,所述菌包筒的上端贯穿一号承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盖体、支架、一号电机架、动力电机、变速器、传动轴、螺旋叶片和弧形面,所述盖体的上侧面板垂直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一侧上端通过一号电机架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变速器传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远离变速器的一端穿过盖体延伸至菌包筒的内部且焊接有螺旋叶片,所述变速器螺钉固定在支架上,所述传动轴上转动套接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固定连接在盖体的下侧面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二号电机架、升降电机、丝杆和限位杆,所述二号电机架内固定夹持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与内螺纹管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杆与套管之间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电机架固定连接在盖体的上侧面板上,且所述限位杆垂直焊接在盖体的上侧面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体的内径大于菌包筒的外径,所述弧形面的外径小于菌包筒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体设置在菌包筒正上方,且所述传动轴的长度小于菌包筒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成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成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245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