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26953.0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6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路传波;王俊;黄先;邱成勇;陈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环环联(北京)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高福勇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修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装置,包括出水池、托板、托圈、锥形过滤板、托管、进水组件、第一出水管、第一泵体、第一阀门、排污管、渗析组件、收集组件、回流管、第二阀门和第二泵体;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出水池的一侧底部,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渗析组件相连;收集组件与渗析组件相连,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出水池的顶部一侧,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渗析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先将重金属离子溶解到水中,再通过电极渗透原理单独分离出重金属离子处理液并进行统一析出以集中处理,从而避免了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去除重金属离子后的溶解液又回到土壤中,从而较好的保留了营养元素,避免土壤肥力的迅速下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近年来,由于工业企业的违规大量排放,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修复刻不容缓;土壤中的重金属需要借助配套的修复装置来去除,现有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装置大都采用化学淋洗的方式逐层下渗,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同时还会带走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造成土壤肥力迅速下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避免了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又较好的保留了营养元素以避免土壤肥力的迅速下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装置,包括出水池、托板、托圈、锥形过滤板、托管、进水组件、第一出水管、第一泵体、第一阀门、排污管、渗析组件、收集组件、回流管、第二阀门和第二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池的内壁上固定有横向分布的托圈,所述托板横向设置在托圈上,所述锥形过滤板设置在出水池的内部并设于托圈的下方,所述锥形过滤板的下侧中心固定有竖直分布的托管,所述托管的下端顶紧在出水池的内部底面上,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出水池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出水池的一侧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渗析组件相连;所述托板中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泵体和第一阀门,所述收集组件与渗析组件相连,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出水池的顶部一侧,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渗析组件相连;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二泵体,所述出水池的底部一侧还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渗析组件包括渗析箱、箱盖、正电极、负电极、挡板和密封槽条;所述箱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渗析箱的上方开口处,所述箱盖的左右两侧内部分别嵌设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渗析箱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均固定有一个竖直且相互对称分布的密封槽条,所述挡板竖直且可活动的穿插设置在箱盖中,所述挡板的下端前后两侧分别插入在两个密封槽条中,所述挡板的下端贴合在渗析箱的内部底面上,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均伸入到渗析箱的底部且分别设于挡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竖直穿插固定在箱盖中并设于渗析箱的上端开口处上方,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渗析箱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收集组件包括第二出水管、第三泵体、第三阀门和处理池;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渗析箱上的设于负电极的一侧底部,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设在处理池的上方开口处,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三泵体和第三阀门。
优选地,所述进水组件包括喷淋管、进水管和连接柱,所述出水池的上方设置有多个横向且相互平行分布的喷淋管;每个所述喷淋管的两端下侧均固定有一个连接柱,每个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均固定在出水池的上端,每个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均连接有一个进水管。
优选地,每个所述喷淋管的下侧均形成有多个喷淋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先将重金属离子溶解到水中,再通过电极渗透原理单独分离出重金属离子处理液并进行统一析出以集中处理,从而避免了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去除重金属离子后的溶解液又回到土壤中,从而较好的保留了营养元素,避免土壤肥力的迅速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环环联(北京)水务有限公司,未经中环环联(北京)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26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墨生产用双极RO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熔炼炉余温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