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29255.6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5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晓东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F15/00;E01F13/12;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050019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下坡 避险 车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其一种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包括由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组成的制动车道;所述第一区段为水中陷阻区,所述水中陷阻区采用断面形状为浅碟式弧形的水槽;所述水槽内铺设有厚度为60~80cm,粒径为2~4cm的卵砾石,所述水槽内的水面与所述卵砾石之间的距离为25~35cm,所述水中陷阻区进出两端纵坡坡度均为1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新结构的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该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综合采用多种形式逐次实现降温恢复制动功能,减阻车速,限位阻停;利用三个区段各自不同的方式使减速从弱至强逐步渐进,最终实现安全避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
背景技术
山区公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受地形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连续长陡下坡路段,而重型车辆在经过长时间的连续制动措施后,部分车辆会出现刹车毂过热而导致制动失效情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规定,“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交通安全评价论证设置避险车道”。其目的是要求在可能发生上述情况的区间路段,应提供一条能驶离主线并进入专用的减速停车车道,以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在长陡下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已被普遍使用,其中许多是在公路投入使用后的事故多发路段而增设,常用的形式有集料坡床式,网索拦式,砂砾堆式等。迄今国内尚没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来颁布具体的设置方法。
集料坡床式避险车道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和较为实用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在车道坡床上铺设一定级配的碎砾石,通过其集料的滚动阻力和坡床阻力使车辆减速并停止。但大量的实例和试验都表明集料的形状、级配和铺设厚度对不同的速度、辎重的车辆制动产生的影响差别很大,很可能发生车辆减速过快造成车头和前轴严重损坏、驾驶员受伤,也可能出现减速不够或集料板结造成车辆冲至甚至冲出避险车道终点而受损。
网索拦式是受地形限制而无法有效布置减速车道坡床,而在避险车道入口附近设置具有一定阻尼强度的网索拦截系统,其缺点是减速方法不符合车辆制动原理且减速太快,对车辆和人员极易造成损害。
砂砾堆式是在避险车道上将松散的砂砾码堆,靠砂砾堆的阻力使车辆迅速减停,其缺点同样是后部拖挂车厢及货物的巨大惯性力极易冲损前部驾舱,造成人员伤害。
综上所述,上述三种常用的避险车道设置方法,由于其减速方法与车辆制动轮胎同步原理不符,不同程度均存在两个共同的缺陷,其一是当失控车辆驶入避险车道后,在前轴轮胎和车头前部受到过大阻力后,车辆后部拖挂车厢及货物由于其巨大的惯性冲力,极易造成前部驾舱和车头的受损,危及人员安全;其二是当失控车辆受阻后,不能自救施援,绝大多数都需等待救援车辆进行施救后才能再次腾空避险车道,占用避险车道时间长,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包括由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组成的制动车道;所述第一区段为水中陷阻区,所述水中陷阻区采用断面形状为浅碟式弧形的水槽;所述水槽内铺设有厚度为60~80cm,粒径为2~4cm的卵砾石,所述水槽内的水面与所述卵砾石之间的距离为25~35cm,所述水中陷阻区进出两端纵坡坡度均为1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新结构的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该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综合采用多种形式逐次实现降温恢复制动功能,减阻车速,限位阻停;利用三个区段各自不同的方式使减速从弱至强逐步渐进,最终实现安全避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公路长陡下坡避险车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晓东,未经潘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292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