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0289.7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6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邹平;王海珊;许瑞;艾贤思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65009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组合 生物技术 净化 水体 装置 | ||
1.一种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曝气箱(1)、反应箱(2)、植物吸收箱(3)、蠕动泵(4)、充气泵(5)、悬浮筐(6)、进水管(7)、出水管(8)和纳米曝气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5)连接纳米曝气管(9),所述纳米曝气管(9)分别设置在曝气箱(1)的深度方向的中部和反应箱(2)的底部;
所述蠕动泵(4)连接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由曝气箱(1)的一侧底部进入,在该曝气箱(1)的另一侧的顶部设置出水口,在反应箱(2)的一侧的顶部设置入水口并在其另一侧的顶部设置出水口,在植物吸收箱(3) 的一侧的顶部设置入水口并在其另一侧的底部设置出水管(8);所述曝气箱(1)的出水口与反应箱(2)的入水口通过污水通道相连接;所述反应箱(2)的出水口与植物吸收箱(3)的入水口通过污水通道相连接;
所述悬浮筐(6)的框内放入等体积的弹性立体填料(12)并固定于反应箱(2) 的深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反应箱(2)内按一定比例放入微生物菌剂(10)和促生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用微生物菌剂(10)为土著菌剂,该土著菌剂由目标黑臭水体中富集培养硝化菌、光合菌、酵母菌、放线菌后,体积比按3:3:3:4比例配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菌剂(10)的投加量根据反应箱(2)内的污水体积确定,投加量为45~55ml/L。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用促生剂(11)为生物促生剂BE,其投加量根据反应箱(2)内的污水体积确定,投加量为27~33ml/m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用植物(13)栽种量根据植物吸收箱(3)的水面面积确定,栽种量为2-4kg/m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13)为挺水植物水花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箱(1)与反应箱(2)之间、反应箱(2)与植物吸收箱(3)均设有海拔高度差并能够使得出水为自流出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2)内设置两个悬浮筐(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02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塑复合带成型定径模具
- 下一篇:闸门开启器及井口闸门开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