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坯轧机组的润滑油处理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0625.8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7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徐纪成;王亚军;卞永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华西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04 | 分类号: | B21B1/04;B21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凯 |
地址: | 21442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坯 轧机 润滑油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运输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钢坯轧机组的润滑油处理回用系统,钢坯轧机组的润滑油处理回用系统,它从前到后依次排布有包括多个预轧机、多个预精轧机、多个精轧机和吐丝机,轧机使用的润滑油通过通入润滑油收集装置收集起来,并通入润滑油站中,润滑油站的内部还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油液水分含量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油液的温度和水分含量,当温度和水分含量超过标准时,循环管上的控制阀打开,含水的润滑油经过油水分离器分离水分后再通入润滑油站等待使用,保证了轧机的润滑效果,无需经常人工观察润滑油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钢坯轧机组的润滑油处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从炼钢厂出来的钢坯还仅仅是半成品,必须到轧钢厂去进行轧制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从炼钢厂送过来的连铸坯,首先是进入加热炉,然后经过预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轧钢属于金属压力加工,在热轧生产线上,钢坯加热变软,被辊道送入轧机组,最后轧成用户要求的尺寸。
轧机组中,每台预轧机、粗轧机、精轧机都需要用冷却水和润滑油分,润滑油和冷却水混杂后,润滑油中含水量会超过标准,不能有效起到润滑作用,需要重新加入润滑油,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并且还需要浪费人力观察,甚至可能还会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保证轧机润滑效果,无需经常人工观察润滑油质量的钢坯轧机组的润滑油处理回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钢坯轧机组的润滑油处理回用系统,它从前到后依次排布有包括多个预轧机、多个预精轧机、多个精轧机和吐丝机,钢坯从加热炉热处理后依次送入预轧机、预精轧机、精轧机进行轧制,最后从吐丝机中送出进行后处理,上述各个轧机和吐丝机之间通过输送辊道连接,并且预轧机、预精轧机、精轧机、吐丝机中均设置有润滑油管和冷却水管,润滑油管和冷却水管对轧机的齿轮和轴承来喷润滑油和冷却水;
所述预轧机、预精轧机、精轧机中设置有润滑油收集装置,所述润滑油收集装置包括一个收集槽,收集槽之上铺设有滤网,并且收集槽的底部开设通孔与收集管相连通,收集管末端与润滑油站相连,润滑油站为一个储油罐,润滑油站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润滑油管的进口相连,润滑油站的外侧设置有循环管,循环管上装有控制阀和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底部设置有污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轧机的齿轮、轴承使用的润滑油通过通入润滑油收集装置收集起来,并通入润滑油站中,润滑油站的内部还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油液水分含量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油液的温度和水分含量,当温度和水分含量超过标准时,循环管上的控制阀打开,含水的润滑油经过油水分离器分离水分后再通入润滑油站等待使用,保证了轧机的润滑效果,无需经常人工观察润滑油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坯轧机组的润滑油处理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坯轧机组的润滑油处理回用系统中润滑油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预轧机1、预精轧机2、精轧机3、吐丝机4、输送辊道5、润滑油管6、润滑油收集装置7、收集槽7.1、滤网7.2、收集管7.3、润滑油站8、循环管9、油水分离器10、污水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坯轧机组的润滑油处理回用系统,从前到后依次排布有多个预轧机1、多个预精轧机2、多个精轧机3和吐丝机4,钢坯从加热炉热处理后依次送入预轧机1、预精轧机2、精轧机3进行轧制,最后从吐丝机4中送出进行后处理,上述各个轧机和吐丝机之间通过输送辊道5连接,并且预轧机1、预精轧机2、精轧机3、吐丝机4上均设置有润滑油管6和冷却水管,润滑油管6和冷却水管对轧机的齿轮、轴承喷润滑油和冷却水,保证轧机润滑效果并避免设备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华西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华西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06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