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胆管狭窄性疾病的组织活检切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1056.9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9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孟文勃;王煜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韩慧颖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胆管 狭窄 性疾病 组织 活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胆管狭窄性疾病的组织活检切取装置,包括操作手柄、鲁尔接头、外管和传动丝,所述的外管内空,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传动丝置于外管和操作手柄内;所述的鲁尔接头设置于外管侧壁靠近操作手柄的一端;所述的组织活检切取装置还包括切取装置,所述的切取装置呈中空圆柱状,可拆卸的设置于传动丝的末端,所述的切取装置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倒刺。本实用新型的倒刺可准确的定位病理组织的位置并切取,切取过程简单,对组织的创伤小,金属管储样量大,且在取出的过程中样品不会丢失,得到的样品阳性检出率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胆管狭窄性疾病的组织活检切取装置。
背景技术
胆道狭窄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由良性狭窄或恶性肿瘤引起,良性胆管狭窄是由于胆管损伤或胆管炎性改变所致,亦或者是胆道术后导致的胆管腔瘢痕性缩窄,恶性胆管狭窄主要由肿瘤压迫所致。胆道狭窄良恶性质的判断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疾病预后十分重要,但临床鉴别诊断十分困难,尤其是恶性胆道狭窄,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出现明显临床表现时已属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低,预后极差。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ERCP可显示肝内外胆管全貌,但对胆管狭窄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不够高;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可直接在胆管内进行超声,更贴近病变组织,但仍属于影像学诊断,不能获取病理依据。
目前,胆管狭窄性疾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主要有ERCP下细胞刷检、胆汁引流细胞学检查和活检钳检查等。ERCP下细胞刷检、胆汁引流细胞学检查只能取得细胞学样品,阳性率较低(只有20-30%),准确性差,对于临床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活检钳检查是通过内窥镜进入人体的病灶处,对病变的组织进行取样,然后通过对病变组织的检测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准确性高,但其对患者的创伤大,样品的取样量少,且有可能在取出的过程中丢失样品组织,造成更大的创伤。其它方法如经口子母胆道镜费用高昂、操作费时、镜身脆弱易损,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活检创伤性大、操作困难、且有胆道出血及穿孔、易于肿瘤播散等风险,导致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现有临床治疗过程中,始终没有一种取样位置精准,取样量大,且对患者的创伤小的活检取样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附带导丝通道的活检钳”(201620656702.X)公开了一种附带导丝通道的活检钳,可以快速高效的去除胰胆管支架且可以进入胰胆管病变处活检取样,发明人对该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发现其通过鳄齿形的钳头取样,但是由于胆道较长,且各段狭窄程度不一致,该设备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为了避免患者在活检取样过程中受到较大创伤,发生医疗事故,必须保证较小的操作力度,那么鳄齿形的钳头就无法充分接触,进而导致刮取的组织量不够,需要多次取样才能符合要求,实际导致了患者损伤加剧;2.为了保证足够的刮取组织量,必须将鳄齿形的钳头与胆管倾斜呈较大的角度,才能着力取样,但是由于无法精确判断并控制钳头与胆管间的倾斜角度和取样力度,导致取样过程对患者造成巨大创伤,仪器甚至会贯穿胆管,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胆管狭窄性疾病的组织活检切取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活检钳,所述的装置取样位置精准,取样量大,且对患者的创伤小。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10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压缩机中的气缸座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缆收放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