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拼接式预制墙体及其上下连接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3025.7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9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花炳灿;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C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接 预制 墙体 及其 上下 连接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拼接式预制墙体及其上下连接构造,技术方案为: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互相上下拼接,第一预制墙体的底部预埋第一钢管,第一钢管的上部埋入第一预制墙体内,下部外露在第一预制墙体外;第二预制墙体的上部预埋第二钢管,第二钢管的下部埋入第二预制墙体内,上部外露在第二预制墙体外;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位置上下对齐连接;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外露的纵向分布钢筋互相错位搭接锚固。本实用新型取消注浆套筒,上下预制墙体间采用增加的上下钢管相互连接,形成临时支撑,一方面方便预制墙体上下拼接的施工,另一方面省去注浆套筒的费用,经济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预制墙体的连接及其拼接式预制墙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预制墙体之间的上下拼接方式为:上部预制墙体的部分纵向分布钢筋的从墙体内伸出,外露的纵向分布钢筋从上往下伸入套筒内;下部预制墙体的部分纵向分布钢筋的从墙体内伸出,外露的纵向分布钢筋从下往上伸入套筒内;最后套筒内注浆完成上下钢筋之间的连接固定,加入拼接段的水平钢筋,最后上下预制墙体的拼接段采用后浇带的形式浇筑。但是,一方面,现场施工中,往往导致注浆套筒的注浆不密实,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目前没有有效检测套筒灌浆密实度的手段,导致灌浆质量不可控。
现有技术中,由于上下预制墙体之间拼接段的施工操作面受限,并不是预制墙体内的每根纵向分布钢筋都伸出墙体外,伸出墙外且插入注浆套筒内的纵向分布钢筋为加粗钢筋,加粗的钢筋面积等效替换没有伸出墙体的纵向分布钢筋的总面积,注浆套筒间距不大于600毫米,各注浆套筒之间可以梅花形布置,也可以在墙体中间一字型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拼接式预制墙体及其上下连接构造,取消注浆套筒,上下预制墙体间采用增加的上下钢管相互连接,形成临时支撑,一方面方便预制墙体上下拼接的施工,另一方面省去注浆套筒的费用,经济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一为: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互相上下拼接,第一预制墙体的底部预埋第一钢管,第一钢管的上部埋入第一预制墙体内,下部外露在第一预制墙体外,与第一钢管垂直布置的第一钢板固定在第一钢管的外露端;第二预制墙体的上部预埋第二钢管,第二钢管的下部埋入第二预制墙体内,上部外露在第二预制墙体外;与第二钢管垂直布置的第二钢板固定在第二钢管的外露端;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位置上下对齐;连接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的外露的纵向分布钢筋互相错位搭接锚固。
上下预制墙体的拼接段采用后浇带的形式,其中外露纵向分布钢筋之间的锚固满足现行规范图集的构造要求,能够实现等同现浇的效果。
基于方案一的技术特征,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分别设置在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的两端。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方案一拼接构造的第一种拼接式预制墙体。预制墙体的上下两端分别预埋第二钢管和第一钢管,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位置上下对齐;与第一钢管垂直布置的第一钢板固定在第一钢管的外露端;与第二钢管垂直布置的第二钢板固定在第二钢管的外露端;纵向分布钢筋从预制墙体的上下两端伸出外露。这些标准化的预制墙体直接到现场安装,只需上下放置,连接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形成临时的上下墙体的支撑、然后锚固上下错位搭接的纵向分布钢筋、加入拼接段的水平钢筋,最后混凝土浇筑拼接段即可。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不需要拆除,埋入后浇的混凝土内,不影响拼接后上下墙体的使用和受力。水平钢筋在拼接段的加入,以及混凝土浇筑拼接段的施工均属于现有常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二为: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互相上下拼接,在第一预制墙体的底部预埋第一钢管,第一钢管的上部埋入第一预制墙体内,下部外露在第一预制墙体外;在第二预制墙体的上部预埋第二钢管,第二钢管的下部埋入第二预制墙体内,上部外露在第二预制墙体外;第一钢管的管径小于或大于第二钢管的管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互相插入;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的外露的纵向分布钢筋互相错位搭接锚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3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便式门盖铰链
- 下一篇:一种节水型建筑给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