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输出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3187.0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8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礼刚;易缘兵;王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嘉佰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输出 保护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输出保护电路,所述电池的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分别与负载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第二连接端之间连接有放电MOS管Q2;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负载电压检测电路、开关电路、延时电路以及短路保护电路,所述放电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负载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放电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短路保护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负载电压检测电路来检测负载端的电压是否升高来判断负载端是短路状态还是连接容性负载,因此不会出现误操作,并且无需额外增加短路延时保护时间即可启动较大的容性负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输出保护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无需增大短路保护延时即可启动较大容性负载的电路。
背景技术
大功率的负载一般都会在负载供电输入端连接1000uF-10000uF大容量的电解电容,现有技术为了电池组连接负载不出现短路保护误动作,会把短路保护延时加大。例如,一个72V电池组,负载电容是10000uF,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短路保护电流设置为500A,现有技术需要把短路保护延时加大到600uS或更大才能启动,但是把短路保护延时加大,会增加电池组输出端的短路时间,从而增加损坏BMS的放电MOS管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输出保护电路,利用该电池输出保护电路,可判断出负载端为短路状态还是负载端连接容性负载,且无需增大短路保护延时即可启动容性负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池输出保护电路,所述电池的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分别与负载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第二连接端之间连接有放电MOS管Q2,其中,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负载电压检测电路、开关电路、延时电路以及短路保护电路,所述放电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负载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放电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短路保护电路连接;所述负载电压检测电路包括有第一开关管Q1、二极管D1以及第一电容C1,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与所述负载的第二连接端之间依次串联连接有电阻R2、第一电容C1以及电阻R3,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1 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2、第一电容C1均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开关电路包括有第三开关管Q3,电阻R3及电阻R4,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且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5接地,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接地,第三开关管 Q3的漏极与所述延时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延时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电阻R6与第二电容C2,电阻 R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短路保护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有第四开关管Q4、电阻R7、电阻R8 以及第三电容C3,第四开关管Q4的基极与所述延时电路连接,第四开关管 Q4的集电极与所述放电MOS管Q2的栅极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基极连接,且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 Q4的基极连接,且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与所述电阻R8并联连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输出保护电路,其通过设置所述负载电压检测电路来检测负载端的电压是否升高来判断负载端是短路状态还是连接容性负载,因此不会出现误操作,并且无需额外增加短路延时保护时间即可启动较大的容性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输出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嘉佰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嘉佰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3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棒料表面检查修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组织用脱水机的负压式载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