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建筑的防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3366.4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8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程晓峰;韩邢峰;吴国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0 | 分类号: | H02S40/30;H02S20/23;H02G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张婷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防雷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的防雷系统,光伏建筑的防雷系统包括光伏组件、檩条、水槽、避雷件以及防雷引下线,光伏组件搭设于水槽上,水槽设于光伏组件与檩条之间,且水槽与檩条垂直交叉设置,避雷件环绕光伏组件设置,其中,避雷件包括第一避雷件和第二避雷件,第一避雷件装设于水槽的两端,第二避雷件装设于檩条的两端,防雷引下线装设于避雷件上,且防雷引下线与防雷接地网连接,使光伏组件、檩条、水槽、避雷件以及防雷引下线形成一体化防雷系统,以通过避雷件上设置的防雷引下线将雷电流传导至地下的防雷接地网中,以使所述光伏建筑的防雷系统达到较佳的防雷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建筑的防雷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其房屋的彩钢瓦屋面安装光伏组件进行光伏发电。
在安装光伏组件进行光伏发电时,需要对光伏组件进行相应的接地防雷处理,但是,现有对光伏组件的防雷措施中,很少考虑将光伏组件与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使得光伏组件的雷电防护能力较弱,一旦建筑部分遭受雷击,光伏组件可能会被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建筑的防雷系统,解决了现有光伏组件在建筑部分遭受雷击,导致光伏组件破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伏建筑的防雷系统,所述光伏建筑的防雷系统包括:
光伏组件;
檩条;
水槽,所述光伏组件搭设于所述水槽上,所述水槽设于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檩条之间,且所述水槽与所述檩条垂直交叉设置;
避雷件,所述避雷件环绕所述光伏组件设置,其中,所述避雷件包括第一避雷件和第二避雷件,所述第一避雷件装设于所述水槽的两端,所述第二避雷件装设于所述檩条的两端;
防雷引下线,所述防雷引下线装设于所述避雷件上,且所述防雷引下线与防雷接地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避雷件沿着所述水槽的垂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避雷件沿着所述檩条的垂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雷引下线设置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防雷引下线均装设于所述避雷件上,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防雷引下线之间设置的间距小于或等于25m。
进一步地,所述避雷件和所述防雷引下线均为镀锌扁钢。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建筑的防雷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光伏组件设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压块以及支撑座,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压块卡接于所述间隙中,所述支撑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压块连接,且所述光伏组件压接于所述支撑座上;
其中,所述支撑座架设于所述水槽的槽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檩条连接,且所述水槽放置于所述檩条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雷接地网包括多个垂直接地极,多个所述垂直接地极分别与所述防雷引下线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垂直接地极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垂直接地极的长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接地极的预埋深度均大于或等于0.8m。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接地极为ARC三角翼接地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33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GCK柜体的底座板结构
- 下一篇:多交流制式适配电源装置及整流电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