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电子配线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3549.6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1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曾大庆;杨自然;吴仲彬;陈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4 | 分类号: | H04Q1/14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何震花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电子 配线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电子配线架,包括基体板、板卡和面板模块,所述板卡是印刷电路板,板卡插接于基体板中,板卡上设置有与外部连接的接口;板卡上设置有24个接触点,当电子触头与接触点接触,实现电流回路导通产生一个电流信号,所述电流信号用于指示电子连接器是否正确插接;面板模块包括至多四组六口面板模块,所述六口面板模块包括六口面板、六口支架和六个RJ型接口,所述六口面板上设置有接触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模块化设计,如果有部分模块操作过程中损坏,只需更换相应的模块即可,节约成本及操作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用途电子配线架,最大支持24的孔位的模块装载,与相应的电子连接器组合,实现对设备链路的智能化管理,属于通信网络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铜缆配线架在现有的综合布线系统相对于光缆布线产品仍然具有成本低、性能稳定、不需要光电转换情况,随着通信行业高速发展,在数据中心的高密度化,人员密度大大楼综合布线仍然具有优势。
但现有的铜缆配线架安装及后期维护大多仍为传统登记及维护,施工前要根据网络需要先设计排列图,再根据设计图要求对链路连接及做标识,后面在依次检测,如果中间接错了,就要反复排查,费时费力。后期维护的成本显著提高。
目前已有公司开发出了带后台软件管理的电子配线架,分为端口型和触点型。端口型的是在铜缆配线架上加了电磁感应器,连接器为传统的RJ45跳线,连接器插入配线架中,系统就有反应。触点型就是在传统8芯跳线的基础上增加的1芯或2芯铜线,通过特制的水晶头与配线架接触,通过物理接触实现链路管理。两者各有优缺点,端口型可利用原有的8芯RJ45跳线,利于机房改造,但缺点是由于机房内不同设备多少都会存在电磁干扰,会存在不同设备间的电磁互扰。触点型要用特制跳线,如果用普通跳线,那电子配线架直接就变为传统结构的铜缆配线架,且9芯或10芯跳线不是市面上的标准8芯跳线,需定制,周期长,且相应的增加了电缆的外径,对机柜空间又提了要求,不利于过密度布线;而且从结构上还分为单配与双配,两种的软件及跳线还不一样,这就比较麻烦,不好兼容。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电子配线架,将电子配线架模组化,依次分为基体板、板卡、面板模块,全正面装配。基体板为19英寸安装1U 金属板,两边安装孔上装有边盖;板卡由集成了簧片接触基体、LED灯的集成电路组成;面板模块共有4组,分为三种,前两个是6个RJ型接口模块为一组,分为普通面板、智能面板两种,第三种为空盲板,三种按单个算最大可装装四组,正面装配。可装RJ45型屏蔽和非屏蔽的模块、 RJ11的电话模块、装在RJ接口内的LC或SC光口模块上。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用途电子配线架,包括基体板、板卡和面板模块,所述板卡是印刷电路板,板卡插接于基体板中,板卡上设置有与外部连接的接口;板卡上设置有24个接触点,当电子触头与接触点接触,实现电流回路导通产生一个电流信号,所述电流信号用于指示电子连接器是否正确插接;面板模块包括至多四组六口面板模块,所述六口面板模块包括六口面板、六口支架和六个RJ型接口,所述六口面板上设置有接触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六口面板上下均设置有卡扣,六口面板和六口支架通过卡扣装配在一起,RJ型接口卡接在六口支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板卡接口外部的中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体板为19英寸安装基座,其主体为支架,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与边盖配合安装;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突出部,突出部的内侧设置有通孔;边盖上设置有与突出部相对应的并且反向对称的卡扣,卡扣穿过通孔后与突出部配合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边盖的一侧设置有外置的凸边,用于面板模块的压紧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35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