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枢线圈端部用去漆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4466.9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8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挺;韩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好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枢 线圈 端部用去 漆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枢线圈端部用去漆工装,包括定位部位、刮刀固定部位、刮刀和连接部位,所述定位部位和刮刀固定部位均为管状结构,定位部位和刮刀固定部位同心布置且定位部位位于刮刀固定部位的内侧,所述定位部位和刮刀固定部位的顶部通过连接部位连接,所述刮刀固定部位上固定有刮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直接套在电枢线圈上部,定位部位和刮刀固定部位同心布置,通过转动即可驱动刮刀刮去电枢线圈端部残留的漆,相较于操作人员收工拿小刀刮漆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去漆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枢线圈端部用去漆工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而电枢作为电动汽车中的一个重要零部件,电枢的制造过程越来越规范严谨,在电枢上铜线上漆后,需要对残留在电枢线圈端部的漆进行去除。
例如中国专利“CN208046126U”公开了一种电机电枢扁铜线元件去漆皮模具,包括上安装板、上去漆皮刀、限位挡板、下去漆皮刀、下安装板、及弹簧导柱六个部分,上去漆皮刀刃口根部由直角改为圆倒角,去除刃口根部应力集中现象,解决在去漆皮过程中挤压铜线在刃口根部直角处向外胀大,造成刃口与下切断刀刃口单边间隙变大,导致棱角处毛刺变大问题;将上去漆皮刀内外侧去漆皮尺寸更改,元件内侧去漆皮少,保证元件内侧扭头弯曲部分有漆皮覆盖,解决在扭头后造成内外侧元件搭接短路;外侧元件去漆皮多,保证钎焊时焊接头有足够的焊接面积进行焊接,保证焊接质量及电枢导电性能。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结构较为复杂,且无法对电枢线圈端部的残留漆进行去除。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较为复杂,且无法对电枢线圈端部的残留漆进行去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枢线圈端部用去漆工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枢线圈端部用去漆工装,包括定位部位、刮刀固定部位、刮刀和连接部位,所述定位部位和刮刀固定部位均为管状结构,定位部位和刮刀固定部位同心布置且定位部位位于刮刀固定部位的内侧,所述定位部位和刮刀固定部位的顶部通过连接部位连接,所述刮刀固定部位上固定有刮刀。
在此基础上,所述刮刀固定部位侧面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刮刀的凹槽,所述凹槽自上而下贯穿刮刀固定部位,所述凹槽沿着刮刀固定部位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在此基础上,每个所述凹槽旁边对应开设有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在靠近凹槽的一端为直角状。
在此基础上,所述刮刀刃口向下布置,所述刮刀通过螺栓压紧固定在凹槽内。
在此基础上,所述去漆工装还包括提拉环,提拉环数量为2个,所述提拉环固定设置在连接部位上表面。
在此基础上,所述定位部位的直径小于电枢线圈的内径,所述刮刀固定部位的直径大于电枢线圈的外径。
在此基础上,所述定位部位的高度高于刮刀固定部位。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部位为圆环型板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直接套在电枢线圈上部,定位部位和刮刀固定部位同心布置,通过转动即可驱动刮刀刮去电枢线圈端部残留的漆,相较于操作人员收工拿小刀刮漆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刮刀固定部位上开设凹槽,便于放置刮刀,同时在靠近凹槽的一侧开设缺口,可以在使用人员使用工具拧螺栓时有适当的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提拉环,可以方便使用人员的将该去漆工装轻松提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好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好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4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层流洁净罩
- 下一篇:一种组装式太阳能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