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床患者协助行走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5389.9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7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英;梅群超;刘菊;贾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林英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商金婷 |
地址: | 430022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床 患者 协助 行走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床患者协助行走护理装置,包括两个U形杆,两个所述U形杆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两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内均插设有滑杆,且滑杆与U形杆滑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扶手,且扶手位于滑杆的上方设置,相邻的所述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且横杆位于滑杆的下方设置,所述横杆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弹簧与U形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通过扶手和支撑杆的配合,方便病人借力行走,为患者停供有效的支撑力,还能辅助手臂肌肉的恢复,通过弹簧和滚轮的配合,可以在病人无需借力行走时,使病人无需消耗过多的体力带着护理装置行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床患者协助行走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对病人进行治疗时,病患随着疾病或伤痛带来的身体机能的下降往往会导致只能长期卧床进行治疗,而长期卧床会导致背疮、便秘、静脉血栓、泌尿干扰、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所以大多数医院都会对卧床病人进行辅助行走等相关理疗,可以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在现有技术中,协助患者行走的护理装置躲采用拐杖、支架或者由医护人员帮扶,拐杖和支架不但自身较为笨重,而且缺乏必要的安全性能,难以保证患者不会在行走的过程中摔倒,导致患者受伤和加深病情,而医护人员帮扶较为耗费人力,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卧床患者协助行走护理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卧床患者协助行走护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床患者协助行走护理装置,包括两个U形杆,两个所述U 形杆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两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内均插设有滑杆,且滑杆与U形杆滑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扶手,且扶手位于滑杆的上方设置,相邻的所述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且横杆位于滑杆的下方设置,所述横杆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弹簧与U形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U形杆的下端和横杆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与U形杆固定连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滚轮,其中一个所述U形杆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远离凹槽的一端与另一个U形杆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条安全绳,且两条安全绳远离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腰带。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多个卡槽,且套管的下端均插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靠近卡槽的侧壁插设有与卡槽匹配的卡块,所述卡块远离卡槽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与支撑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的下端与滚轮固定连接。
优选地,位于横杆下方的所述支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最下端的水平位置高于滚轮最下端的水平位置。
优选地,所述扶手的直径大于滑杆的直径,且扶手的侧壁包裹有扶手套。
优选地,所述安全绳为尼龙材质的编织绳,且安全绳的正常长度为15-20cm。
优选地,所述U形杆、滑杆、横杆、横梁、套管和支撑管均为不锈钢材质的空心管,且空心管的壁厚为0.6-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扶手和支撑杆的配合,方便病人借力行走,为患者停供有效的支撑力,还能辅助手臂肌肉的恢复,通过设置滚轮,可以在病人无需借力行走时,使病人无需消耗过多的体力带着护理装置行走;
2、通过安全绳和腰带的配合,提高护理装置的安全性能,避免患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摔倒,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通过设置卡块和卡槽的配合,方便条件护理装置的高度,可以适用不同的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卧床患者协助行走护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林英,未经张林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53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替模式ESD发生器装置
- 下一篇:电极帽及点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