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吊装布置的双工位机器人汽车密封条自动后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5704.8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7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章;蒋小明;王泽江;杜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40 | 分类号: | B26F1/40;B26D7/06;B26D7/18;B26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17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吊装 布置 双工 机器人 汽车 密封条 自动 加工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吊装布置的双工位机器人汽车密封条自动后加工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夹具、上下料机构、冲切机构、工作交换台及支撑梁,工业机器人设有两个,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梁上,机械手夹具固定连接在工业机器人的另一端,上下料机构设置在工业机器人的下方,冲切机构设置在两侧,工作交换台与上下料机构呈平行设置,分别位于支撑梁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机器人相互协作进行加工,多角度冲切时仅需机器人进行位姿的调节,取代了传统密封条后加工系统庞大的占地面积,且能够满足多种型号的密封条的后加工需要,由于两个机器人是通过吊装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梁上,减小了机器人死区所占面积,提高了效率以及单位面积的产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密封条后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吊装布置的双工位机器人汽车密封条自动化后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密封条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广泛用于车门、车窗、车身、天窗、发动机箱和后备箱等部件,具有隔音、防尘、防渗水和减震的功能,保持和维护车内环境,而且还起着对车内乘员、机电装置和附属物品的重要保护作用。密封条的生产分为炼胶、挤出硫化和后加工三部分。
当前应用于汽车密封条自动化后加工的生产方案,多数为占地面积极大的生产机器,密封条单向移动,到某一位置后由两侧的冲切头在液压系统的推进下靠近,对密封条的某一个特征进行冲切,稳定性好而且效率比较高。但由于每个冲切头体积大,所以布置的不紧凑,需要的机械零部件等会极为的庞大,也就造成了设备的成本较高,维护成本也高。同时也有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占地面积很小的布置方案,但是由于机械臂的伸展存在着无法达到的死区,所以该部分死区所占的面积就被浪费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节省占地面积并提高加工效率的基于吊装布置的双工位机器人汽车密封条自动后加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基于吊装布置的双工位机器人汽车密封条自动后加工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夹具、上下料机构、冲切机构、工作交换台及支撑梁,
所述工业机器人设有两个,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机械手夹具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另一端,
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下方,为所述机械手夹具提供待加工的工件,并对已加工好的工件进行下料,所述冲切机构设置在所述上下料机构的两侧,对于待加工的工件进行冲切加工操作,所述工作交换台与所述上下料机构呈平行设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梁的两侧,作为两个工业机器人间进行加工工件交换的平台。
所述支撑梁、上下料机构、冲切机构及工作交换台均固定于地面。
所述上下料机构为滑轨式上下料机构,在该机构的上表面设有数根滑轨。
待加工的汽车密封条沿滑轨运动。
所述工业机器人为六轴工业机器人。
所述支撑梁由支撑脚和工字梁组成,所述工业机器人固定于工字梁上,工字梁固定于支撑脚上,支撑脚固定于地面上。
所述上下料机构位于整个后加工系统的正前方,完成加工工件的上下料功能;所述冲切机构位于整个后加工系统的左右两侧,完成加工工件的加工冲切功能;所述工作交换台位于整个后加工系统的后方,完成加工工件在两台工业机器人间进行交换的功能;所述支撑梁的支撑脚位于所述冲切机构的外侧,完成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吊装固定作用;两个工业机器人用于完成加工工件在的冲切时的夹持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5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