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烫伤艾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6501.0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8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锋;丁秋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曦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2 | 代理人: | 刘莹莹 |
地址: | 43539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烫伤 艾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伤艾灸器,该艾灸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开放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接灰网;所述筒体的筒壁上靠近所述第一端设有贯穿所述筒壁的至少一个通孔;硅胶套,所述硅胶套包括基部和包围部,所述基部呈环形并包围在所述第一端的外周,所述基部的外周向第二端方向延伸形成包围部。本申请提供的防烫伤艾灸器,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从筒体上端插入艾棒,艾棒燃烧产生的灰烬掉到下端的接灰网,通过控制艾棒的插入距离控制艾灸温度,增设硅胶套一方面避免防烫艾灸器与人体直接接触,防止造成烫伤;另外硅胶套与通气孔互不干涉,不影响艾棒燃烧时外部空气对流与进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烫伤艾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现有艾灸器的艾灸都是一端与艾灸器固定,另一端点燃后直接裸露在空气中,所以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艾灸点燃后烟气较大且烟气大小不可控;2、点燃的一端裸露在外,稍不注意,会引起烫伤,3、未对燃烧产生的灰烬进行收集,容易造成烫伤和污染环境;4、在进行艾灸时,与人体接触端由于缺少保护措施,使得容易烫伤人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烫伤艾灸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防烫伤艾灸器,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开放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接灰网;所述筒体的筒壁上靠近所述第一端设有贯穿所述筒壁的至少一个通孔;
硅胶套,所述硅胶套包括基部和包围部,所述基部呈环形并包围在所述第一端的外周,所述基部的外周向第二端方向延伸形成包围部,所述包围部的下端对所述筒体施加径向向内的夹力,所述包围部的其他部分与所述筒体沿径向间隔一定距离;
其中,艾棒通过所述第二端插入,所述筒体用于实现对所述艾棒的过盈固定。
优选地:所述艾棒由所述第二端插入所述筒体内部,所述通孔至少一部分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艾棒下端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接灰网下部设置有滤烟层,所述滤烟层包括一层或者多层无纺布。
优选地:还包括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位于所述筒体内且靠近所述第二端位置处,所述夹具组件用于对插入所述筒体内的艾棒施加径向的紧固力。
优选地: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夹具基部、夹具唇部和夹片,所述夹具唇部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二端,所述夹具基部的外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夹片并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夹具基部的下缘。
优选地:所述夹片具有多段弯折结构,且沿远离夹具唇部的方向逐渐向中心靠近。
优选地:所述夹片共有三片,相邻两个所述夹片夹角为120°。
优选地:还包括筒盖,所述筒盖用于覆盖所述第二端;所述筒盖包括盖壁以及盖顶,所述盖顶由外到内依次设有钢网、滤烟布以及多孔板。
优选地:所述筒体采用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筒壁内侧设置有聚热层,所述聚热层采用不平整的铝箔或锡纸制作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曦,未经王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6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