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盲孔抛光的抽压气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6871.4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7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纪仁全;张利;曾晰;李研彪;计时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31/116 | 分类号: | B24B31/116;B24B31/12;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抛光 压气 装置 | ||
1.一种用于盲孔抛光的抽压气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1)、移动定位组件(1)、流道组件(2)和支撑夹持组件(3);
所述移动定位组件(1)包括水平模组安装架(5)、水平直线模组(104)、水平模组驱动电机(102)、竖直直线模组(105)和竖直模组驱动电机(107),所述水平模组安装架(5)固定在工作台(101)上;所述水平直线模组(104)水平固定在水平模组安装架(5)上,所述水平模组驱动电机(102)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104)的一端,水平模组驱动电机(102)的驱动轴连接水平直线模组(104)并驱动水平直线模组(104)上的水平滑块(103)沿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竖直模组驱动电机(107)竖直固定在工作台(101)上,竖直直线模组(105)竖直固定在竖直模组驱动电机(107)上端,竖直模组驱动电机(107)的驱动轴连接竖直直线模组(105)并驱动竖直直线模组(105)上的竖直滑块(106)沿着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流道组件(2)安装在水平直线模组(104)的水平滑块(103)上,所述支撑夹持组件(3)安装在竖直直线模组(105)的竖直滑块(106)上;支撑夹持组件(3)和流道组件(2)设置在水平直线模组(104)的同一侧;
所述支撑夹持组件(3)包括支撑块(301)、副夹持头(304)和竖直安装座(303),所述竖直安装座(303)固定在竖直安装座(303)上,支撑块(301)固定在竖直滑块(106)上,支撑块(301)上设置有一个倾斜向下的安装斜面;安装斜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副夹持头(304)的圆形凹槽,副夹持端O型圈(305)设置在副夹持头(304)内;
所述流道组件(2)包括主夹持头(201)、空心流道固定座(202)、流道固定板(203)、滑轨连接板(204)、抽气口单向阀(205)、气液磨粒流接头(206)、磨粒流入口阀(207)、压气口单向阀(208)、流道接头(209)、空心流道(210)、法兰盘(211)和主夹持端O型圈(216),所述滑轨连接板(204)竖直安装在水平直线模组(104)的水平滑块(103)上,流道固定板(203)固定安装在滑轨连接板(204)上,所述空心流道固定座(202)固定安装在流道固定板(203)上,空心流道(210)安装在空心流道固定座(202)上,所述空心流道(210)安装时空心流道(210)的轴心线平行于副夹持头(304)上固定端的轴心线;所述空心流道(210)靠近支撑夹持组件(3)的一端套装有法兰盘(211),主夹持头(201)安装在法兰盘(211)上,待加工工件(4)的两端分别通过主夹持头(201)和副夹持头(304)夹持,待加工工件(4)的盲孔位于主夹持头(201)一端;所述空心流道(210)的另一端通过流道接头(209)连接气液磨粒流接头(206),所述气液磨粒流接头(206)设置有三个出入口,分别为磨粒流入口端(214)、磨粒流出口端(215)和换气端,磨粒流入口端(214)、磨粒流出口端(215)和换气端相互连通,气液磨粒流接头(206)的磨粒流出口端(215)连接流道接头(209),气液磨粒流接头(206)的磨粒流入口端(214)通过磨粒流入口阀(207)和磨粒流管道连接外置的磨粒流发生装置,气液磨粒流接头(206)的换气端连接抽吸气T型接头(217);所述抽吸气T型接头(217)设置有抽气口(213)、压气口(212)和换气口,抽气口(213)、压气口(212)和换气口相互连通,抽吸气T型接头(217)的换气口连接气液磨粒流接头(206)的换气端,抽吸气T型接头(217)的抽气口(213)通过抽气口单向阀(205)和抽气管道连接外置的抽气装置,抽吸气T型接头(217)的压气口(212)通过压气口单向阀(208)和压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压气装置;所述气液磨粒流接头(206)的换气端位于磨粒流入口端(214)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68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钢瓶气密性检测装置
- 下一篇:双绕组电感器及滤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