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绕组电感器及滤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6911.5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8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兰五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五星 |
主分类号: | H01F17/00 | 分类号: | H01F17/00;H01F17/04;H01F27/28;H01F27/30;H02M1/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弘广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9 | 代理人: | 易涵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电感器 滤波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绕组电感器及滤波电路,属于电磁兼容领域;其具体包括主绕组和次绕组,主绕组用于与主电路电连接;次绕组缠绕在主绕组上,且次绕组与主绕组之间设有绝缘层;其中,次绕组首尾两端电连接形成回路;主电路中通过主绕组的交变杂波除了受到主绕组自感电动势的阻碍外,交变杂波产生的变化的磁场还会使得次绕组上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次绕组的回路中发热,将杂波的能量最终以次绕组发热的形式消耗;相比与传统的电感器,仅仅是利用主绕组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交变杂波,抗电磁干扰的效果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兼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绕组电感器及应用其的滤波电路。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现有的市电均为交流电,无论是像手机的充电器一样的小配件或是家电或者智能家居这样的大型电器均是直接与市电连接;在这些电器在通电使用的过程中,市电的杂波容易对电器内的电子元件造成干扰;电感作为电路中的基础元件,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特性;通常的在电路中设置电感的方式,用以滤除杂波以降低电磁干扰;但是现有的电感滤除电磁干扰的程度不强,有时为了使得产品满足EMC的认证要求,通常需要在电路设计另外下功夫,这就增加了电路设计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绕组电感器,利用双绕组的特征将交变杂波产生的感应磁场转换为感应电流后,以热量的形式消耗;相比于传统的滤波电感,抗电磁干扰的效果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绕组电感器,包括主绕组和次绕组,主绕组用于与主电路电连接;次绕组与主绕组互感形成互感线圈组,且次绕组首尾两端电连接形成回路。
其中,次绕组线圈匝数不小于3匝。
其中,还包括骨架,主绕组缠绕在骨架上,且骨架为绝缘材料;次绕组缠绕在主绕组上与主绕组互感上。
其中,骨架还设有内腔,内腔设有磁芯。
其中,还包括磁芯,主绕组缠绕在磁芯上,且主绕组与磁芯之间设有绝缘层;次绕组缠绕在主绕组上与主绕组互感。
其中,次绕组首尾两端通过导线直接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其中,次绕组首端与电容一端连接,电容另一端与次绕组尾端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滤波电路,包括整流桥和双绕组电感器,整流桥的输入端接收市电的输入,输出端正极或负极与主绕组连接,主绕组与外界负载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绕组电感器,包括双绕组电感器,还包括骨架,主绕组包括第一主绕组和第二主绕组,第一主绕组与第二主绕组对称缠绕在骨架上;第一次绕组缠绕在第一主绕组上,第二次绕组缠绕在第二主绕组上;且第一主绕组与电路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主绕组与电路的负极电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滤波电路,包括整流桥和双绕组电感器;整流桥的输入端接收市电的输入,输出端正极与第一主绕组连接,第一主绕组与外界负载正极电连接;输出端负极与第二主绕组连接,第二主绕组与外界负载负极电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滤波电路,包括整流桥和双绕组电感器,整流桥的输入端接收市电的输入,输出端正极或负极与主绕组连接,主绕组与外界负载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五星,未经兰五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6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盲孔抛光的抽压气抛光装置
- 下一篇:标准气体流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