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顶升纠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9403.2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众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4 | 代理人: | 徐文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纠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物顶升纠偏装置,包括地基、下梁、上梁和顶升机构,所述地基上固定安装有两组所述顶升机构,且两组所述顶升机构分别位于建筑物倾斜方向的两侧,所述顶升机构顶部连接有与所述地基平行的所述上梁,且所述上梁位于建筑物的上方,所述下梁平行设置在所述上梁下方,且所述下梁位于所述建筑物的底部,所述下梁两侧均通过悬吊板与所述上梁连接,所述悬吊板位于两侧的所述顶升机构与建筑物之间。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侧顶撑缸以及顶部的顶压组件使建筑物在纠偏过程中,能够保持整体的稳定性,使建筑物缓慢回正;上梁、下梁均平行于地基,且上梁两侧通过同步升降的顶升机构连接,因此整体搭设更加简单,结构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修复领域,具体涉及建筑物顶升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地基开挖或地下交通建造时,往往会对周边已建好的建筑物造成影响,使得已建好建筑物发生倾斜,为了保证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往往需要对倾斜的建筑物进行纠偏。申请号为:CN20172122694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顶升纠偏装置,包括:下梁,用于托接于建筑物的底部;上梁,位于上梁的上方,且不与建筑物接触;连接组件,两端分别连接上梁和所述下梁,且建筑物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一个连接组件;升降机构,上梁的两端底面分别支撑有至少一个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底部支撑于地基上。通过下梁托住建筑区的底部,上梁通过连接组件提拉下梁,升降机构将上梁顶起,从而将建筑物偏斜的位置顶起来。该建筑物顶升纠偏装置的上梁由于通过两端的升降机构顶起,受集中荷载作用,采用少量顶升点即可达到顶升纠偏,减少了顶升纠偏施工作业面;下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减少了顶升过程中因局部荷载集中对建筑物基础产生二次破坏。上述专利中,下梁托接于建筑物底部,虽然能够在纠偏过程中,受均布载荷,但由于此时建筑物处于倾斜状态,因此使得下梁及上梁的搭建难度较大,在纠偏过程中,上梁两侧的升降机构需以不同速度顶出,才可将上梁及下梁调平,从而使建筑物回正,在此过程中,由于上梁、下梁均有一定的角度扭转,因此使得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差,而且由于上梁不与建筑物顶部接触,因此容易造成建筑物在纠偏过程中,沿下梁滑移,并与一侧的连接组件发生撞击的危险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建筑物顶升纠偏装置,能够通过侧顶撑缸以及顶部的顶压组件使建筑物在纠偏过程中,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建筑物顶升纠偏装置,包括地基、下梁、上梁和顶升机构,所述地基上固定安装有两组所述顶升机构,且两组所述顶升机构分别位于建筑物倾斜方向的两侧,所述顶升机构顶部连接有与所述地基平行的所述上梁,且所述上梁位于建筑物的上方,所述下梁平行设置在所述上梁下方,且所述下梁位于所述建筑物的底部,所述下梁两侧均通过悬吊板与所述上梁连接,所述悬吊板位于两侧的所述顶升机构与建筑物之间;
所述上梁底部与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有用于对建筑物施加向下顶压力的顶压组件,其中一侧的所述悬吊板与建筑物之间设有用于辅助建筑物回正的顶撑组件,且所述顶撑组件连接在建筑物倾斜侧的背面。
采用上述建筑物顶升纠偏装置,建筑物两侧的所述顶升机构将所述上梁向上顶升,从而使所述下梁在所述上梁的带动下,将建筑物向上提升,在提升过程中,由于建筑物顶部由所述顶压组件将其向下顶压,同时侧面的所述顶撑组件缓慢回缩,从而使建筑物缓慢回正,在本结构中,上梁和下梁均平行于地基搭设,且位于建筑物两侧的两组顶升机构同步升降,从而能够保证顶升纠偏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地基为铺设在地面或基坑中的钢筋混凝土基板。
作为优选,所述顶升机构为千斤顶,且千斤顶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所述地基上。
作为优选,所述顶压组件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弹性顶压件,所述上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梁底部,所述下连接板为扣在所述建筑物顶部的仿形板,所述弹性顶压件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众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众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9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