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1214.9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0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申飞飞;李小环;姜红建;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29 | 分类号: | A61B17/29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镜用 双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包括支撑头,所述支撑头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把手,所述支撑头的一侧安装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一侧安装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的内侧安装有转轴,所述支撑头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安装有溢流盒,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安装有伸出管,所述伸出管的一侧安装有调节头,所述调节头的内侧安装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侧安装有拉板,所述调节头的一侧安装有双向抓钳。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旋转柱与锥齿轮的配合,通过旋转柱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使其调节头角度变化,使得该装置能调节抓钳角度,通过安装溢流管与溢流盒的配合,使得该装置能进行引流,方便医生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对消化道早期肿瘤及胆管、胰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观察消化道管壁结构改变,对微小黏膜病变可通过光学放大、镜下染色等显示病变细微结构改变,经附带激光共聚焦装置可获取消化道黏膜的显微结构而直接观察黏膜的病理变化,经附带超声扫查探头可诊断消化道管壁病变大小、组织来源、侵犯深度,同时可获得更加清晰的胆道、胰腺等消化器官的超声影像,借助X线造影可获得胆管、胰管的放射影像以诊断胆道、胰腺疾病。
但是,现有的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不方便操作,不能调节抓钳角度,不能进行引流,导致影响医生操作;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不方便操作,不能调节抓钳角度,不能进行引流,导致影响医生操作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包括支撑头,所述支撑头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把手,所述支撑头的一侧安装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一侧安装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的内侧安装有转轴,所述支撑头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安装有溢流盒,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安装有伸出管,所述伸出管的一侧安装有调节头,所述调节头的内侧安装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侧安装有拉板,所述调节头的一侧安装有双向抓钳。
优选的,所述双向抓钳的下端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拉板的另一侧安装有拉杆。
优选的,所述溢流盒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溢流盒与连接法兰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柱的一侧与锥齿轮的一侧完全贴合,所述旋转柱与锥齿轮通过齿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头的外表面与伸出管一侧的内侧完全贴合,所述调节头与伸出管通过连接转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把手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把手,所述固定把手与活动把手通过连接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的一侧与溢流盒的一侧完全贴合,所述溢流管与溢流盒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双向抓钳与拉板的配合,使得该装置方便控制双向抓钳进行工作,通过安装溢流盒与连接法兰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利用溢流盒方便储存液体;
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旋转柱与锥齿轮的配合,通过旋转柱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使其调节头角度变化,使得该装置能调节抓钳角度,通过安装固定把手与活动把手的配合,使得该装置方便控制拉板接线控制双向抓钳的张开与闭合,通过安装溢流管与溢流盒的配合,使得该装置能进行引流,方便医生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未经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12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