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2725.2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1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汤友富;王旭明;黄新连;周云;邹文静;王春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张艳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轨道 几何 状态 测量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铁路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装置。该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体、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车轮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车体的推杆,所述车轮能够绕其轴心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所述行走机构沿所述铁路轨道移动;所述测量机构用于测量铁路轨道的轨道里程、轨向、轨面高度、轨距、三角坑以及轨道夹角。该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装置能够在沿铁路轨道移动的过程中快速采集轨道的姿态信息,从而能够提高铁路轨道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建铁路的铺轨精调工作阶段,现有轨道精调测量方式需要使用轨道静态几何状态测量装置(以下简称:静态轨检小车)配合全站仪对轨道逐个轨枕位置点位进行测量。传统的静态测量方法是将静态轨检小车推至轨枕位置让其处于静止状态,采集轨道的轨距和超高倾角,通过全站仪测量静态轨检小车上目标棱镜的坐标,再用精调软件计算轨道轨枕位置的内部几何状态参数和外部参数,完成静态轨检小车一根轨枕处的一次测量,然后将静态轨检小车推至下一根相邻轨枕位置,循环操作。静态轨检小车整个测量过程都以走走停停的方式进行,每一根轨枕的一次数据采集至少需要10秒钟时间,再加上推动静态轨检小车在相邻轨枕之间的行走时间,测量一根轨枕大概需要25秒钟。一个作业小组一晚上12个小时大概能完成1公里轨道测量(单线)。新建铁路轨道精调需要测量三遍,以正线100公里的铁路线路推算,轨道精调测量时间共需要 600个组工天,轨道精调测量工作量巨大。
在运营铁路线路的日常检修阶段,轨道检修需要在一个天窗时间内完成一段轨道精调和轨道检测工作,由于受天窗期限制,一晚上只有三四个小时的检修天窗时间,轨道精调及测量时间紧、任务重。如果采用传统的静态轨检小车以静态测量方式作业,天窗时间根本无法保证按时完成轨道检修任务,静态轨检小车作业方式可能会导致铁路线路检修面临巨大的运营危险性。
同时,无砟高速铁路和有砟快速铁路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线路状态进行普查测量。而现有静态轨检小车因静态测量方法效率低,不能满足运营期高铁天窗内快速检修的作业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装置,该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装置能够在沿铁路轨道移动的过程中快速采集轨道的姿态信息,从而能够提高铁路轨道的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装置,该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和测量机构;其中: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体、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车轮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车体的推杆,所述车轮能够绕其轴心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所述行走机构沿铁路轨道移动;
所述测量机构用于测量铁路轨道的轨道里程、轨向、轨面高度、轨距、三角坑以及轨道夹角。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高度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车体底部的滚轮;
所述测量机构包括与所述滚轮同轴设置的旋转编码器。
优选地,还包括沿所述铁路轨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轮和活动轮;所述固定轮和所述活动轮的轴心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固定轮能够绕其轴心线转动地固定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固定轮沿所述铁路轨道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固定轮的轮缘与一侧所述铁路轨道的内表面相抵接;
所述活动轮能够绕其轴心线转动地、且与所述固定轮之间的间距可弹性调节地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活动轮的轮缘与另一侧所述铁路轨道的内表面相抵接;
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轮上的距离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2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