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4908.8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5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廖晨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晨延 |
主分类号: | A01M1/12 | 分类号: | A01M1/12;A01M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41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昆虫 诱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本体,诱捕器本体包括连接板、弹片、连接管、诱捕管、扭簧、支撑板、挂钩、收集盒与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诱捕器本体的底部,诱捕管呈等距离分布在支撑杆的内部,且诱捕管的外部呈等距离开设有诱捕孔,诱捕管的底部开设有漏孔,扭簧设置在弹片的内部,支撑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昆虫受到诱捕管内部的诱捕剂的影响,昆虫通过压动弹片,弹片受到昆虫重量的压动,昆虫掉落进诱捕器本体的内部,昆虫落入诱捕管中,扭簧在昆虫进入诱捕管后弹片进行回弹,昆虫无法逃脱出诱捕器本体内,从而达到对昆虫进行收集的目的,诱捕效果较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昆虫诱捕器是用来引诱和捕杀昆虫的器具,一般诱捕器在使用时经常需要利用高压电网等辅助器具帮助诱捕杀害害虫,从而造成诱捕器的生产成本较高,使用时需耗费较多劳动力。
现有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不佳,在诱捕昆虫过后,昆虫又出现逃脱的现象,昆虫在诱捕过后的尸体堆积在诱捕器本体的内部,昆虫无法进行收集,昆虫诱捕器位置固定,无法适用于不同位置的诱捕,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本体,所述诱捕器本体包括连接板、弹片、连接管、诱捕管、扭簧、支撑板、挂钩、收集盒与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诱捕器本体的底部,所述诱捕管呈等距离分布在支撑杆的内部,且诱捕管的外部呈等距离开设有诱捕孔,所述诱捕管的底部开设有漏孔,所述扭簧设置在弹片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一侧,且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连接管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诱捕管的外部开设有接缝口,且弹片设置在接缝口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固定连接在诱捕器本体的顶部,且挂钩设置在诱捕器本体顶部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之间留有空隙,且诱捕管的诱捕孔设置在弹片之间的空隙下方,所述诱捕管的内部涂设有诱捕剂。
进一步的,所述诱捕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口,所述收集盒设置在限位口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诱捕管、弹片与扭簧,昆虫受到诱捕管内部的诱捕剂的影响,昆虫通过压动弹片,弹片受到昆虫重量的压动,昆虫掉落进诱捕器本体的内部,昆虫落入诱捕管中,扭簧在昆虫进入诱捕管后弹片进行回弹,昆虫无法逃脱出诱捕器本体内,从而达到对昆虫进行收集的目的,诱捕效果较佳。
2.通过设置的收集盒、诱捕管与漏孔,通过诱捕管底部的漏孔昆虫落入诱捕器本体底部的收集盒,收集盒对昆虫进行收集,昆虫从漏孔掉落,防止昆虫堆积在诱捕管内部,使诱捕器本体能够正常使用。
3.通过设置的挂钩,挂钩可以将诱捕器本体进行吊起,能够将诱捕器本体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方便昆虫的诱捕收集,操作的过程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诱捕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诱捕器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晨延,未经廖晨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4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水分离器的过滤框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管道清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