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事故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7705.4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8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军;高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清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郭红岩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事故 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事故水处理系统,所述事故水处理系统包括事故池、与所述事故池相连通的事故水进液管、均质池、调节水进液管、出液管,所述事故池的顶部具有第一溢流口,所述均质池包括围设于所述事故池外侧且与调节水进液管连通的第一筒体、围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侧且与出液管连通的第二筒体、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若干分隔板,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具有第二溢流口,且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第二溢流口分设于所述隔挡板两侧,将事故池与均质池合建,结构紧凑,节约用地;通过事故水进液管、调节水进液管等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对事故水处理系统的冲击,增强均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事故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领域中,在处理化工、石化等一些工厂所排放的高浓度废水时,一般都会设置事故池,原因在于当这些工厂出现生产事故后,会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高浓度且pH值波动大的有机废水,这些废水若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会给运行中的生物处理系统带来很高的冲击负荷,造成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有时会造成致命的破坏。
现有的事故水处理系统结构较复杂,占地面积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节约用地的事故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事故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事故水处理系统,包括:
事故池,所述事故池的顶部具有第一溢流口;
与所述事故池相连通的事故水进液管;
均质池,包括围设于所述事故池外侧的第一筒体、围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侧的第二筒体、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若干分隔板,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具有第二溢流口,所述若干分隔板包括隔挡板和至少一个具有导流口的引流板,所述隔挡板与所述引流板沿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缘间隔设置,且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第二溢流口分设于所述隔挡板两侧;
与所述第一筒体相连通的调节水进液管;
与所述第二筒体相连通的出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缘方向,所述第二溢流口位于所述隔挡板与其中一个所述引流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分隔板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引流板,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引流板包括第一类引流板和第二类引流板,所述第一类引流板的导流口设于底部,所述第二类引流板的导流口设于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分隔板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引流板,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引流板包括第一类引流板和第二类引流板,所述第一类引流板的导流口开设于靠近第二筒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类引流板的导流口开设于靠近第一筒体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第二溢流口背离所述隔挡板的一侧的第一个引流板为第一类引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类引流板和第二类引流板沿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缘方向交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板与所述隔挡板沿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缘方向均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溢流口远离所述第一筒体靠近所述第一溢流口的一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事故池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和/或,所述第一筒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和/或,所述第二筒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清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清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7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力加热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复膜机用压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