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拉手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8324.8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6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号;原国栋;齐贺;古静;张志龙;任志佩;康兰兰;李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E05B8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拉手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拉手及车辆,该车门拉手包括阻尼器、手柄和底座。壳体包括填充有阻尼油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为半圆形腔体;拨片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和壳体铰接,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上开设有第一阻尼口,第二导流板上开设有第二阻尼口,第一阻尼口的导流面积大于第二阻尼口的导流面积,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设有缺口,第一阻尼口、第二阻尼口均和缺口导通;手柄和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壳体固定在底座上。在打开车门和关闭车门的整个过程中,均通过阻尼油的流动来起到改变阻力的作用,因此整个过程无噪音,进而不会对汽车的舒适度造成任何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拉手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门拉手是打开汽车车门必备的零部件。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双向阻尼车门拉手,双向阻尼车门拉手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齿轮阻尼器和转轴,转轴和车门拉手的手柄连接。由于在开车门和关车门时,齿轮阻尼器包括的齿轮与转轴均做相反方向的转动,因此,在关车门时,齿轮阻尼器包括的齿轮能够产生阻止转轴进行转动的阻力,以使手柄缓慢地进入闭合状态。
然而,现阶段使用的双向阻尼车门拉手在使用时,由于靠齿轮为转轴的转动提供阻力,因此,在齿轮与转轴的配合连接处会产生齿轮传动的噪音,影响汽车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门拉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拉手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噪音的问题。
一种车门拉手,所述车门拉手包括阻尼器、手柄和底座;
所述阻尼器包括拨片、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端盖覆盖所述开口,所述壳体包括填充有阻尼油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均为半圆形腔体;
所述拨片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壳体铰接,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叶片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包括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所述第二叶片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包括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
所所述第一导流板上开设有第一阻尼口,所述第二导流板上开设有第二阻尼口,所述第一阻尼口的导流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阻尼口的导流面积,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设有缺口,所述第一阻尼口、所述第二阻尼口均和所述缺口导通;
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壳体的铰接点为基准呈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手柄和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车门拉手还包括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套在所述端盖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端盖和所述壳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车门拉手还包括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密封圈套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端盖和所述第一转轴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叶片沿第一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卡槽包括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叶片沿第一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卡槽包括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阻尼油流动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导流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腔体的径向。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包括把手、扭簧和第二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83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