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感器模块可调式安装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8445.2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0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许小康;钟亚林;李京乐;杨莉;邓道举;徐越翰;赵雷杰;杨嘉炀;寿梦娜;孔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微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24 | 分类号: | B66B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模块 调式 安装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全保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感器模块可调式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件、纵向滑动件、横向滑动件,固定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轿门上方的固定板和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的第一滑套,纵向滑动件包括沿轿门厚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套内的纵向滑动板、固定连接于纵向滑动板上的第二滑套,横向滑动件包括沿轿门厚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套内的横向滑动板、固定连接于横向滑动板上的安装板,固定件和纵向滑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纵向滑动件和横向滑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通过上述设置,以便于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使传感器模块达到一个合适的视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全保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感器模块可调式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的楼越盖越高,乘电梯几乎是所有人回家、工作、逛商场离不开的。电梯的本体称之为轿厢,而轿厢通常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将轿厢分隔为上、下两层,上层用于支持乘坐电梯的人员,下层用于安放各种设备。但是,各种电梯坠落事情被曝光,电梯的故障频频发生,因此,电梯的安全成为了电梯使用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现有的红外线检测异物,是门边内一端发射红外线,另一端接收,它只能检测一条线对应的一个平面。而且红外发射器数量有限,这个平面由间隔的红外线构成,无法实现在电梯门的整个平面内全面覆盖,有盲区。如伸脚到电梯门可能会检测不到,如狗绳也可能检测不到。
电梯智能光幕是一种视觉形式的电梯门安全保护装置,适用于客梯,货梯,确保乘客出入电梯安全。该产品由安装在电梯厅轿门之间的传感器,和安装在轿厢顶部的核心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核心控制模块对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判断,输出控制信号。如果有人或物体进入检测区域,核心控制模块立即输出开门信号,厅轿门停止关闭并反转开启,直至乘客或阻挡物离开检测区域后电梯方可正常关闭,从而达到安全保护目的,避免电梯夹人事故发生。
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电梯环境千差万别,电梯高度、厅轿门间距、门机型号都有较大差异,而智能视觉光幕需要一个视场较好的位置,以保证传感器模块能够有效地对厅门和轿门的区域进行检测,但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架难以适应传感器模块的安装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感器模块可调式安装支架,以便于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使传感器模块达到一个合适的视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传感器模块可调式安装支架,包括固定件、纵向滑动件、横向滑动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轿门上方的固定板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一滑套,所述纵向滑动件包括沿轿门厚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套内的纵向滑动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滑动板上的第二滑套,所述横向滑动件包括沿轿门厚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套内的横向滑动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滑动板上的安装板,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纵向滑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纵向滑动件之间相对位置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纵向滑动件和所述横向滑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纵向滑动件和所述横向滑动件之间相对位置的第二限位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件、纵向滑动件、横向滑动件之间相互配合,将传感器模块安装于安装板上,且通过纵向滑动件和第一限位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传感器模块能够在轿门高度方向上进行调节,通过横向滑动件和第二限位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传感器模块能够在轿门厚度方向上进行调节,以便于工作人员在对传感器模块进行安装使对传感器模块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传感器模块达到一个合适的视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滑套上的第一固定孔、设置于第一固定孔内的紧固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孔和紧固件之间相互配合,使工作人员在将纵向滑动板和第一滑套之间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转动紧固件,使紧固件端部对纵向滑动板进行限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且便于工作人员对纵向滑动板的位置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微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微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8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