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涡轮盖的脱开力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9007.8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3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密永华;高正龙;魏小言;刘志雄;王玉宇;卢红兵;孙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L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助之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8 | 代理人: | 王丽影 |
地址: | 20151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涡轮 脱开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检测领域。为提高涡轮盖脱开力测试的测试效率及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涡轮盖的脱开力检测装置,其中,测试底座安装固定在机架上,中部设置有容纳待测试汽车涡轮盖的测试通槽,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卡制件用的卡置通槽;卡制件中的条形卡块的定位端穿过卡置通槽并顶入到测试通槽内;施力件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测试底座的下侧,施力件中的施力杆顶入到测试通槽内;检测件中,压力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施力件上的施力顶杆上并与显示器连接将检测到的压力数据实时传输给显示器,显示器接收压力数据并实时显示。采用本实用新型对汽车涡轮盖进行脱开力检测,测试用顶压力精准,操作简单方便,测试效率高及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汽车中涡轮盖中的金属件与注塑件之间的脱开力进行检测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加工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汽车发动机中的涡轮盖为例,涡轮盖包括注塑件和嵌置在注塑件中的金属件,且注塑件通过注塑成型。因此,在涡轮盖加工完成后,需对所有涡轮盖进行脱开力测试,即测试涡轮盖中的金属件与注塑件之间的脱开力,以避免有不合格的涡轮盖流出。
目前,在对涡轮盖进行脱开力测试时,通常是采用人工测试,测试效率低,且测试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为提高涡轮盖脱开力测试的测试效率及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涡轮盖的脱开力检测装置,该脱开力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测试底座、卡制件、施力件和检测件,所述测试底座安装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测试底座的中部设置有容纳待测试汽车涡轮盖的测试通槽,所述测试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卡制件用的卡置通槽;所述卡制件包括条形卡块,且该条形卡块的定位端穿过所述卡置通槽并顶入到所述测试通槽内以固定所述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注塑件;所述施力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测试底座的下侧,且所述施力件中的施力杆顶入到所述测试通槽内以顶住所述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金属件;所述检测件包括压力检测传感器和显示器,且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施力件上的施力顶杆上并与所述显示器连接将检测到的压力数据实时传输给所述显示器,所述显示器接收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数据并实时显示。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汽车涡轮盖的脱开力检测装置对待测试汽车涡轮盖进行脱开力检测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待测试汽车涡轮盖置于测试底座中的测试通槽内,并使卡制件中的条形卡块的定位端顶入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中的注塑件上的卡槽内,从而将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注塑件固定在测试通槽内。然后,利用施力件通过施力杆顶压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金属件,并利用检测件实时检测并显示施力杆施加到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金属件上的顶压力,待该顶压力达到设定值即待测试汽车涡轮盖的脱开力值后,使施力件保持施力杆施加到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金属件上的顶压力并持续一段时间,比如2分钟,若在该持续时间内,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金属件与注塑件脱开,则认定该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不合格,为不良品;若在该持续时间内,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金属件与注塑件未脱开,则认定该待测试汽车涡轮盖合格,为良品。
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汽车涡轮盖的脱开力检测装置对汽车涡轮盖进行脱开力检测时,操作人员只需将待测试汽车涡轮盖放入到测试底座中的测试通槽内锁紧,并启动施力件使施力件的施力顶杆顶住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金属件,且通过检测件实时检测并显示施力件施加到待测试汽车涡轮盖上的金属件上的顶压力,测试用顶压力精准,操作简单方便,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准确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9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