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0526.6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07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星;熊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顾友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纵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纵梁结构,涉及汽车车身部件技术领域。前纵梁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纵梁内板、纵梁外板、纵梁加强板,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固定连接构成U型槽型结构,所述纵梁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固定连接并形成腔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纵梁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前纵梁所需的强度、刚度性能及碰撞要求,还能解决“U”字槽形纵梁成型时回弹的问题,具有轻量化及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人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己经进入了千家万户,而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
一般来说,汽车中前纵梁结构沿着纵向安装在发动机舱内车辆的两边,以支撑发动机和变速器,并为其提供安装空间。在NCAP评价测试中,乘员舱刚度与乘员伤害有直接的关系,乘员舱刚度大则舱体在碰撞中变形小,乘员的伤害就会相应减小,这样乘员的生存空间就得到了保证。前纵梁及其相关加强结构在正面碰撞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根据汽车形式的不同和结构布置的要求,纵梁可以在水平面内或纵向平面内做成弯曲的以及等断面或非等断面的结构。现有的汽车中,前纵梁如图1和图2所示,纵梁通常用B340/590DP高强板材料冲压而成,断面形状为“U”字槽形,冲压时容易回弹,质量不易控制。且现有技术中,纵梁为满足碰撞要求,通常布置较多加强件,导致重量增加,额外增加焊接工艺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纵梁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前纵梁所需的强度、刚度性能及碰撞要求,还能解决“U”字槽形纵梁成型时回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前纵梁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纵梁内板、纵梁外板、纵梁加强板,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固定连接构成U型槽型结构,所述纵梁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固定连接并形成腔体。
可选地,所述纵梁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隔离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纵梁外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纵梁内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隔离部、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之间构成所述腔体。
可选地,所述纵梁加强板为Z字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的上部均设有翻边,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纵梁外板的翻边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纵梁内板/纵梁外板上设有加强结构。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为凹槽状加强结构或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铆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连接为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纵梁结构,通过将原“U”字槽形纵梁分成三个件,即纵梁内板、纵梁外板、纵梁加强板,采用固定连接的形式拼接在一起。中间形成封闭的腔体,封闭的腔体提升了扭转惯性距,有利于碰撞时力的传递,不易产生应力集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纵梁结构,有利于提升碰撞时力的传递,不易产生应力集中;还解决了原“U”字槽形纵梁成型时回弹的问题,质量稳定性提高;且满足了轻量化及成本控制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U”字槽形状的前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0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隔层的新型纸袋
- 下一篇:一种板材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