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波散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1667.X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8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庆;陈冰;辛晖;赵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铂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波散热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波散热膜,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厚度大、吸波和散热效果差的缺点,包括散热膜本体,所述散热膜本体包括电磁波吸收层,所述电磁波吸收层的上表面涂覆有热扩散层,且电磁波吸收层的下表面粘接有双面胶,热扩散层为软磁合金粉涂料,电磁波吸收层由石墨烯制成,双面胶的厚度为10um,通过电磁波吸收层和热扩散层等结构的设置,石墨烯作为吸波材料,与软磁性粒子复合使用,软磁性粒子提供磁损耗,石墨烯作为导电材料提供电损耗,多种结构的复合设计,在受热时,软磁粉合金涂料能够将热量均匀散开,同时将电磁波吸收层产生的热量转移走,大大增加了吸波性能和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波散热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波散热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拥有各种个性化娱乐功能的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也使电子产品迅速向智能化、集成化、轻薄化、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数据传输的速度和频率以及电路板集成度的增加,对改善电磁干扰的环境以降低相邻部件的干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智能设备在工作时,会不断往外发射电磁波,最大功率可以达到2w,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为避免其在工作时相互间及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必须对一些不必要的辐射进行限制。因此,使用可以吸收并损耗磁能的吸波材料可以避免这方面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吸波散热膜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散热膜的厚度大,限制了手机的尺寸大小,天线的摆件位置很难挑选,二是散热膜本的吸波以及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厚度大、吸波和散热效果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吸波散热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波散热膜,包括散热膜本体,所述散热膜本体包括电磁波吸收层,所述电磁波吸收层的上表面涂覆有热扩散层,且电磁波吸收层的下表面粘接有双面胶。
优选的,所述热扩散层为软磁合金粉涂料。
优选的,所述电磁波吸收层由石墨烯制成。
优选的,所述双面胶的厚度为10um。
优选的,所述散热膜的厚度为40-70um,散热膜的导热率为550-750W/m.k。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将现有技术人工石墨和吸波材料结合,采用石墨烯与软磁性粒子复合使用作为吸波材料,将散热膜整体的厚度大大减小,使该散热膜的使用局限性和成本大大降低。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磁波吸收层和热扩散层等结构的设置,石墨烯作为吸波材料,与软磁性粒子复合使用,软磁性粒子提供磁损耗,石墨烯作为导电材料提供电损耗,多种结构的复合设计,在受热时,软磁粉合金涂料能够将热量均匀散开,同时将电磁波吸收层产生的热量转移走,大大增加了吸波性能和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波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波散热膜的界面反射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波散热膜的磁谱图。
图中:1散热膜本体、2电磁波吸收层、3热扩散层、4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铂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铂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16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内转子马达绕线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转化效率高的太阳能光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