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排水盲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1952.1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2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成艳玲;成哲冉;黄国磊;曹潇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大有塑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排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排水盲管,该盲管包括渗水管、设置于该渗水管上的复数个渗水孔、设置于该渗水管底部的开口、以及固设于该管体开口处的“U”形导水槽。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排水盲管时,将盲管埋设于地下后,在地下水分含量较高时,水可以从渗水孔进入渗水管内,并在重力作用下流入“U”形导水槽内,然后由“U”形导水槽向外排出。由于“U”形导水槽上未设置渗水孔,位于“U”形导水槽内的水不会再向外渗出,可大大提高导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排水盲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水盲管外壁顶部、底部均设有渗水孔,可将地下水中多余水分滤出并由盲管排掉,但在盲管内流动的水可以从盲管底部向外渗出,导致排水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排水盲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新型排水盲管,该盲管包括渗水管、设置于该渗水管上的复数个渗水孔、设置于该渗水管底部的开口、以及固设于该渗水管开口处的“U”形导水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排水盲管中,该开口宽度为该渗水管直径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排水盲管中,该渗水管内套设有加强支撑网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排水盲管中,该加强支撑网管由塑料合金材料制成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排水盲管中,该渗水管外包覆有滤膜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排水盲管中,该滤膜层第一侧与该“U”形导水槽第一侧壁外壁面粘接,该滤膜层第二侧与该“U”形导水槽第二侧壁外壁面粘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排水盲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排水盲管时,将盲管埋设于地下后,在地下水分含量较高时,水可以从渗水孔进入渗水管内,并在重力作用下流入“U”形导水槽内,然后由“U”形导水槽向外排出。由于“U”形导水槽上未设置渗水孔,位于“U”形导水槽内的水不会再向外渗出,可大大提高导流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盲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排水盲管第一实施例中,该盲管1包括渗水管2、设置于该渗水管2上的复数个渗水孔3、设置于该渗水管2底部的开口4、以及固设于该渗水管开口4处的“U”形导水槽5。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排水盲管1时,将盲管1埋设于地下后,在地下水分含量较高时,水可以从渗水孔3进入渗水管2内,并在重力作用下流入“U”形导水槽5内,然后由“U”形导水槽5向外排出。由于“U”形导水槽5上未设置渗水孔3,位于“U”形导水槽5内的水不会再向外渗出,可大大提高导流效率。
可以理解的,该渗水管2和“U”形导水槽5可以采用同一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形成,也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分别成型后粘接或热熔接。
具体的,该开口4宽度为该渗水管2直径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开口4宽度为该渗水管2直径的二分之一。
为起到更好的支撑及加强效果,该渗水管2内套设有加强支撑网管6。该加强支撑网管6由塑料合金材料制成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大有塑纤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市大有塑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19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无线控制的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隧道换风防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