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还原炉尾气套管换热器的尾气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2806.0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4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035 | 分类号: | C01B33/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孟阿妮;张小勇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还原 尾气 套管 换热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还原炉尾气套管换热器的尾气管结构,其包括:夹套管、连接法兰和吹扫扣盖;夹套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内套管上具有“S”形弯道;外套管套设在内套管的外侧;内套管的弯道处设置有三通管一,用于连通两个内套管;外套管道弯道处设置有三通管二,用于连接外套管;连接法兰设置在三通管一和三通管二的第三端;吹扫扣盖与连接法兰之间设置有法兰垫片;吹扫扣盖包括:扣盖本体、连接端部、冷却腔和连接管道;连接端部设置在扣盖本体的一端;冷却腔设置在扣盖本体内;连接管道一端设置在扣盖本体上,与冷却腔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还原炉尾气管的清理难度,提升清理效果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还原炉尾气套管换热器的尾气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多晶硅的生产技术中,改良西门子法为主要的生产方法。多晶硅还原炉尾气夹套换热器是多晶硅生产中产出最终产品的核心设备,也是决定系统产能、能耗的关键环节。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还原炉尾气(温度约500℃)需要从还原炉的尾气管进入套管换热器冷却到约200℃后,再进入尾气总管。由于多晶硅持续生产,在高温下尾气管的内表面很容易结硅,导致夹套管换热效果较差;需要定期清理尾气管的结硅来保障生产稳定运行。
但尾气管为“S”形管,且弯道较多,长度较长(一般30~60米左右))。每次清堵用时较长,工作量较大,而且死角较多,沉积在死角的多晶硅无法直接清理,导致生产时间越久,尾气管结垢越严重,换热效果也越差,送往尾气温度越来越高,进而导致结垢也越来越严重,恶性循环,经常导致还原炉因为尾气温度高异常停炉,严重影响多晶硅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还原炉尾气套管换热器的尾气管结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还原炉尾气管的清理难度,提升清理效果和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还原炉尾气套管换热器的尾气管结构,包括:夹套管、连接法兰和吹扫扣盖;
所述夹套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
所述内套管上具有“S”形弯道;
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外侧;
所述内套管的弯道处设置有三通管一;
所述内套管包括:内套管一和内套管二;
所述三通管一的第一端连接在内套管一上;所述三通管一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内套管二上;
所述外套管道弯道处设置有三通管二;
所述外套管包括:外套管一和外套管二;
所述三通管二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套管一上;所述三通管二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外套管二上;
所述三通管二套装在所述三通管一的外侧;
所述连接法兰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三通管一和所述三通管二的第三端;
所述吹扫扣盖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法兰上;
所述吹扫扣盖与所述连接法兰之间设置有法兰垫片,以进行密封;
所述吹扫扣盖包括:扣盖本体、连接端部、冷却腔和连接管道;
所述连接端部设置在所述扣盖本体的一端;所述连接端部为法兰结构,用于与所述连接法兰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
所述冷却腔设置在所述扣盖本体内,位于所述连接端部的一侧,用于容纳冷却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2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隔热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