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护套软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6382.5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6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俊;陈政先;匡传星;段丕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缆海工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2 | 分类号: | H01B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学府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护套 软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线缆护套软化装置,包括加热筒,所述加热筒的顶部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加热筒的条形通孔处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环,所述承载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囊环,所述加热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照射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加热筒,能够将设置线缆护套进行加热,同时设置的若干组照射灯,也能够对线缆护套进行软化,且设置的聚光罩能够将照射灯的光源尽可能的集中,使得照射灯使用时避免出现散光的现象,且能够提高线缆护套的软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缆护套软化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而电缆护套是电缆的最外层,而作为传输信号的枢纽,线缆在现有的各种大小电器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线缆的端部往往会安装有插接的端子,为了线缆的安全,避免触电带来危险,部分特殊场合用的线缆端部往往需要加上护套,一方面可避免线缆端子触电,另外一方面可保护端子防止其变形影响与器件的连接。在现有的线缆的生产过程中,线缆护套都是人工安装,即人工将线缆端子插进护套内,在插接过程中,发现往往会存在护套内过硬导致需要费力才能将线缆端子插入,特别在冬天气温较低的时候,护套硬度过大还容易使得端子损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线缆护套软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护套软化装置,具备能够将线缆护套进行软化,且能够持续的将线缆进行输送,同时也不会影响线缆的外观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护套在套装时,硬度较高,容易损坏端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护套软化装置,包括加热筒,所述加热筒的顶部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加热筒的条形通孔处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环,所述承载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囊环,所述加热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照射灯,所述照射灯等距离排布,且所述照射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聚光罩,所述加热筒的内侧开设有若干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侧套设有保温管,所述保温管等距离排布,所述加热筒的外侧两端均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加热筒的两组圆形通孔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出线口与进线口,所述进线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部与加热筒贯穿相连,所述进线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气缸,所述气缸呈等距离排布,通过设置的加热筒,能够将设置线缆护套进行加热,同时设置的若干组照射灯,也能够对线缆护套进行软化,且设置的聚光罩能够将照射灯的光源尽可能的集中,使得照射灯使用时避免出现散光的现象,且能够提高线缆护套的软化效率,而设置的气囊环,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线缆护套进行适配,使得不同的线缆护套能够更好的进行软化,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加热筒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护套软化装置,其中气缸活塞杆的中部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气缸的弧形凹槽处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滚轮的圆形凹槽处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气缸活塞杆的顶部固定相连,且所述滚轮的外侧设有线缆护套,通过设置的滚轮,能够对运输进加热筒的线缆护套进行限制,使得线缆护套在进行软化时不会发生偏移,且设置的气缸,又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线缆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护套软化装置,其中加热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支架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且所述加热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限位块的圆形凹槽处与螺纹杆转动相连,通过设置的电机,能够带动设置的螺纹杆进行转动,而设置的支架,能够稳定的对电机进行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缆海工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缆海工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63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