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长大区间全刚构桥梁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60435.0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2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郭敏;何建梅;陈亮;熊安书;苏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100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长大 区间 全刚构 桥梁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长大区间全刚构桥梁体系,包括:位于两侧的边墩、位于中部的中墩,所述边墩、所述中墩上设置有主梁;所述主梁包括:若干个顺次连接的预制节段梁;所述后浇横隔梁内设置有若干钢筋,所述边墩通过后浇横隔梁内的钢筋与所述预制节段梁连接;所述中墩通过中墩顶后浇段与所述预制节段梁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长大区间全刚构体系,可以避免湿接缝钢筋多次连接问题以及结构性能差的问题,后浇横隔梁实现了边墩固实,减少预应力二次效应对桥墩的不利影响,保证结构传力的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长大区间全刚构桥梁体系。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桥梁跨越河流、湖泊、海峡、山谷或其他障碍物,以及为实现郊区轨道交通线路与城市中心轨道交通线路或道路的立体交叉而修建的构筑物。
在现有技术中,主梁、桥墩之间通常经过预应力连接,主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在梁端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扩散距离,故预应力无法作用到边墩顶梁端箱梁腹板范围,该方式容易引起梁端与桥墩交接处开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长大区间全刚构桥梁体系,其能防止梁端与桥墩交接处开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轨道交通长大区间全刚构桥梁体系,包括:
位于两侧的边墩、位于中部的中墩,所述边墩、所述中墩上设置有主梁;
所述主梁包括:若干个顺次连接的预制节段梁;
所述后浇横隔梁内设置有若干钢筋,所述边墩通过后浇横隔梁内的钢筋与所述预制节段梁连接;所述中墩通过中墩顶后浇段与所述预制节段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浇横隔梁的顶板和底板均设置有横向钢筋、纵向钢筋,所述后浇横隔梁的箱梁腹板设置有横向钢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浇横隔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排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浇横隔梁的顶板和底板设置有U型钢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节段梁之间设置有胶接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墩顶后浇段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浇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浇横隔梁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浇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墩为双边墩,所述双边墩的一侧墩与另一侧墩之间的距离为90-1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边墩的壁墩厚度小于或等于墩宽的0.5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墩底部依次连接有现浇承台和钻孔灌注桩,所述中墩底部依次连接有现浇承台和钻孔灌注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梁和边墩通过一体式的后浇横隔梁连接,较于现有的预应力连接方式,可以避免湿接缝钢筋多次连接问题以及结构性能差的问题,后浇横隔梁实现了边墩固实,减少预应力二次效应对桥墩的不利影响,保证结构传力的安全可靠,此外,在后浇横隔梁内按不同的受力需求配置钢筋,避免墩梁固接连接处开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交通长大区间全刚构体系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浇横隔梁钢筋配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浇横隔梁的剖视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04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