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66920.9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6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骆明金;陈虎;宋宗强;杨凯;黄旦;金玮;陈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A01G25/02;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海绵 城市 道路 局部 水循环 体系 | ||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包括用于渗水的透水性沥青路面、用于排水的排水管、用于吸水、渗水和净水的下沉式绿地、用于蓄水的雨水井以及用于滴灌的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沥青路面为双面层透水位于非机动车道(14),透水性沥青路面宽度与横坡可视具体工程而定,透水性沥青路面由上至下依次为上面层透水材料(1)、下面层透水材料(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4),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4)右边界相应范围内以及纵向每隔一定距离均采用级配碎石材料(5),所述透水性沥青路面的路肩采用平石(6)封口,所述下沉式绿地的土壤(11)上有植被的覆盖层(7),所述下沉式绿地的土壤(11)底部为砾石层(13),所述砾石层(13)与土壤(11)间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砾石层(13)有多孔排水管(12)且通过多孔排水管(12)连接路旁雨水井二(16),下沉式绿地纵向每隔相应距离设有一溢水口(8),所述溢水口(8)内部结构不透水,所述溢水口(8)底部连有纵向排水管(9)且通过纵向排水管(9)连接路旁雨水井一(15),下沉式绿地配套滴灌系统,所述滴灌系统包括滴灌管(10)和滴灌控制系统(17),所述下沉式绿地的中央设有滴灌管(10),所述滴灌控制系统(17)设于雨水井一(15)和雨水井二(16)旁,所述滴灌控制系统(17)通过管道接雨水井一(15)和雨水井二(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其特征在于:透水性沥青路面的上面层透水材料(1)的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透水性沥青路面的下面层透水材料(2)的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20mm,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4)均为水泥稳定碎石,所述上面层透水材料(1)厚度为4cm,所述下面层透水材料(2)厚度为6cm,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4)均厚18cm,所述上面层透水材料(1)的孔隙率为18%-25%,所述下面层透水材料(2)的孔隙率为18%-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沥青路面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4)在基层距离右边界处15cm范围内,路面纵向所用的材料为级配碎石材料(5),厚度为10cm,具有透水功能,在此区域外为所用材料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透水材料(1)、下面层透水材料(2)与透水性沥青路面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4)之间设有改性乳化沥青不透水封层,厚1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沥青路面的路肩宽30cm,在路肩范围内,纵向每隔5m铺有级配碎石,厚5cm,级配碎石底部与基层级配碎石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其余部分的路肩为水泥稳定碎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沥青路面和下沉式绿地间设有平石,平石位于级配碎石与水泥稳定碎石之上,所述下沉式绿地高程低于路面高程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绿地中的植被为草本植物,所述植被的覆盖层(7)深度为100-300mm,所述下沉式绿地底部为砾石层(13),层厚为100-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绿地在纵向每隔25-50m设有一溢水口(8),所述溢水口(8)距离路缘石3-5cm,所述溢水口(8)高程高于绿地高程,低于路面高程,其内部结构不透水,采用低标号混凝土材料,所述溢水口(8)的规格可根据工程实际确定,所述下沉式绿地每个溢水口(8)底部设有一孔径为50-60mm的纵向排水管(9),所述下沉式绿地底部的砾石层(13)中央设有多孔排水管(12),规格与基层砾石中的纵向排水管(9)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局部水循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10)为圆柱滴头式滴灌管,直径为20mm,滴头间距为50mm,滴头流量为4升,工作压力范围为0.05-0.3Mpa,所述滴灌控制系统(17)包括水泵、动力机以及控制与测量仪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692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梯挂板防脱结构
- 下一篇:纽扣电池的电极与隔膜的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