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NC自动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67649.0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6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鸿昱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nc 自动 加工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CNC自动加工系统,包括有主控单元、第一驱动装置、CNC、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机械手,所述CNC具有加工位,针对加工位配置有第一定位治具,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连接第一定位治具;所述机械手包括有机械手本体、安装座以及用于吸附加工产品的若干吸盘机构,所述吸盘机构具有吸盘部,所述吸盘部的个数大于第一定位治具的个数,所述吸盘机构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连接机械手本体;主控单元分别控制连接CNC、第一驱动装置、机械手本体和吸盘机构。其自动化程度较高,实现整个过程自动化上下料及加工,减少人工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而且,在下料的同时实现上料,提高上下料效率,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NC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CNC自动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CNC即为CNC加工中心机床。现有的CNC加工中心机床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一般采用手动方式上下料,其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水平低。
后来出现自动上下料的装置,其对下料后,需要去特定的地方取料后再进行上料,影响整体上下料的效率,导致加工缓慢。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CNC自动加工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CNC自动加工系统,其自动化程度较高,实现整个过程自动化上下料及加工,减少人工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而且,在下料的同时实现上料,提高上下料效率,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CNC自动加工系统,包括有主控单元、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对待加工产品加工的CNC、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的第一放置区、用于放置已加工产品的第二放置区、用于对待加工产品和已加工产品上下料的机械手,所述CNC具有加工位,针对加工位配置有第一定位治具,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连接第一定位治具以将放置于第一定位治具上的待加工产品运送至CNC的加工位进行加工;
所述机械手包括有机械手本体、安装座以及用于吸附加工产品的若干吸盘机构,所述吸盘机构具有吸盘部,所述吸盘部的个数大于第一定位治具的个数,所述吸盘机构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连接机械手本体;
所述主控单元分别控制连接CNC、第一驱动装置、机械手本体和吸盘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二定位治具,所述第二定位治具包括有一定位底板、一前侧板、一后侧板、两左定位块以及一右定位块;
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定位块以及右定位块均设置于定位底板上,所述定位底板的上端面、前侧板的后侧面、后侧板的前侧面、两左定位块的右侧面以及右定位块的左侧面围构形成产品二次定位区,两左定位块和一右定位块构成三角形,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位于三角形的前、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放置区内设置有素材托盘组,所述第二放置区内设置有成品托盘组,素材托盘组和成品托盘组左右并列设置,所述素材托盘组包括有若干堆叠的素材托盘,每一素材托盘具有至少一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的第一腔体,所述成品托盘组包括有若干堆叠的成品托盘,每一成品托盘具有至少一用于放置已加工产品的第二腔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械手上还设置有用于在上下料时吹风清洁的风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械手还包括有旋转机构,所述安装座通过旋转机构连接机械手本体,所述主控单元控制连接旋转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械手还包括有用于带动吸盘机构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吸盘部,所述主控单元控制连接第二驱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鸿昱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鸿昱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7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胶囊制造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拼接式泳池回填层管路搭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