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变电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68525.4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8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范广琳;史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广琳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46;H02B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变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变电箱,包括变电箱本体;所述变电箱本体两侧一体成型有波纹外壁,所述波纹外壁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四角处且位于波纹外壁外侧开设有螺孔,所述通孔外侧栓接有风管,所述风管外侧为斜口设计,所述风管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变电箱本体内侧且位于风管内侧上下两侧固定安装有插座,所述插座内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入有框架,所述框架内安装有滤网;所述风管外侧斜口处内部安装有斜板,且斜板的数量为多组。本实用新型通过框架内所安装的滤网可实现空气的过滤,避免灰尘进入变电箱本体内易造成短路,而变电箱本体两侧外壁均为波纹状设计,可有效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发电变电箱。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变电技术的得到了不断推广和利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因为光伏发电发的电是一个波动值,根据太阳的光照情况,每一时刻的光照都不一样,因此发出来的电也是不一样的,此时则需要变压设备进行电压的转换,将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转变为用户的使用电压,但是现有的光伏发电变电箱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
公告号为(CN207320665U)的一种光伏发电变电箱,通过加装圆形散热装置,且散热装置为方格状并安装在装置本体两侧的上部,通风效果优秀,散热性能佳,有利于在装置本体内部温度过高时,及时将装置本体内部温度降低,保证了装置本体内部设备的良性运转;但是该装置依然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该装置外壁为平面结构,其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有限,因此箱体本体的散热效果较差,其次,该设备中的散热装置并没有安装有相应的防尘装置,且拆卸不便,因此长期使用灰尘易造成堵塞,影响通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变电箱,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变电箱,包括变电箱本体;
所述变电箱本体两侧一体成型有波纹外壁,所述波纹外壁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四角处且位于波纹外壁外侧开设有螺孔,所述通孔外侧栓接有风管,所述风管外侧为斜口设计,所述风管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
所述变电箱本体内侧且位于风管内侧上下两侧固定安装有插座,所述插座内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入有框架,所述框架内安装有滤网;
所述风管外侧斜口处内部安装有斜板,且斜板的数量为多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管四角处固定焊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插入有螺栓,所述螺栓另一端位于螺孔内旋转固定,构成栓接式固定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框架前侧固定安装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变电箱本体两侧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合页另一端活动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通过合页与变电箱本体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变电箱本体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变电箱,通过框架内所安装的滤网可实现空气的过滤,避免灰尘进入变电箱本体内易造成短路,而变电箱本体两侧外壁均为波纹状设计,可有效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且框架位于插槽内抽出即可实现框架位于插座内的拆卸工作,此时即可便于对滤网的清洗以及更换,避免较长时间的使用灰尘堵塞滤网影响正常散热,确保散热效果,且拆装方式简单便捷,省时省力。
2.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变电箱,通过风管外侧的斜口设计以及斜向安装的斜板可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能够避免雨水进入变电箱本体内造成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广琳,未经范广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85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容尺寸检测仪用的定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引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