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菌型混纺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69695.4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1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沈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丰园丁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33/00;B32B3/30;B32B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学文 |
地址: | 22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混纺 织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菌型混纺织物,包括织物体,所述织物体的左侧外壁设置有拉链,且拉链的底端安置有拉链头,所述织物体的右侧外壁安置有刻度条,所述织物体的内侧设置有抗菌层,且抗菌层的底端安置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的底端设置有耐水洗层,所述织物体的内部安置有第一布层,且第一布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布层,所述织物体的正面安置有按摩凸起点。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织物体与拉链之间的针织连接,便于完成拉链与织物体之间的连接工作,有效防止织物体侧边存在毛边裂开的现象,并且通过调节拉链头的拉取范围便于配合刻度条控制布料的用料,便于减少物料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菌纺织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型混纺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混纺化纤织物是化学纤维与其它棉毛、丝、麻等到天然纤维混合纺纱织成的纺织产品,为了适应市场,满足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健康舒适抗菌的混纺面料。
现有的纺织物有毛边的一端,容易出现裂开现象,并且不利于裁剪,同时,纺织物的内外两面的结构一致,影响其制作成衣物并穿着于人体上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菌型混纺织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型混纺织物,包括织物体,所述织物体的左侧外壁设置有拉链,且拉链的底端安置有拉链头,所述织物体的右侧外壁安置有刻度条,所述织物体的内侧设置有抗菌层,且抗菌层的底端安置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的底端设置有耐水洗层,所述织物体的内部安置有第一布层,且第一布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布层,所述织物体的正面安置有按摩凸起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织物体与拉链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针织连接,且拉链的长度与织物体的长度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抗菌层与耐水洗层之间为相间分布,且抗菌层与耐水洗层宽度相同,所述刻度条与织物体之间为粘贴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布层的中心线与第二布层的中心线平行,且第一布层的形状与第二布层的形状相吻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按摩凸起点等距均匀分布于第一布层的一侧,且按摩凸起点的外侧呈半球状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织物体与拉链之间的针织连接,便于完成拉链与织物体之间的连接工作,有效防止织物体侧边存在毛边裂开的现象,并且通过调节拉链头的拉取范围便于配合刻度条控制布料的用料,便于减少物料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刻度条与织物体之间为粘贴的作用下,在工作人员对织物体进行人工剪裁时,根据刻度条的标识作用,能够看准刻度条的尺寸,便于对织物体进行裁剪,能够有效的提高剪裁时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按摩凸起点与第一布层等距分布的作用下,使得按摩凸起点分布均匀,便于人体穿着该纺织物制作而成的衣物时,且通过人体与按摩凸起点的相互摩擦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该纺织物的舒适性,并且在按摩凸起点与第一布层之间为粘接的作用下,使得按摩凸起点与第一布层之间的便拆性增强,避免特殊人群对该按摩凸起点存在不适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正面刻度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丰园丁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大丰园丁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9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套钻孔机中的轴套装夹装置
- 下一篇:用于电动车座椅调节的扳手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