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控单元的电源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71214.3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7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方园;马腾飞;钱伟;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1/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电源 架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单元的电源架构,包括升压降压电路、低压差稳压电路、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第一保护电路、第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第二保护电路、MCU;升压降压电路的输入端接源电压VIN,输出第一直流电压;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接升压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低压差稳压电路输出第二直流电压;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的输入端接源电压VIN,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包括三个电压输出端,提供电控单元中驱动单元的上桥臂的驱动电压;MCU提供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的使能信号EN_A;第一保护电路连接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所监测的电流监测信号I_A_ADC和电压监测信号V_A_ADC反馈给MCU;电路更精简,经济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方案,尤其是一种电控单元的电源架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及能源结构的不断重组,人们对于车辆运行的环保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电控单元的电源架构,实现电控单元中弱电单元及驱动单元方面的供电;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基本的弱电电源,其他辅助电源电路和多路单独的驱动电源组成,其电源结构冗余复杂,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上都有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单元的电源架构,其电路更精简,经济性更高,保护功能完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控单元的电源架构,包括升压降压电路、低压差稳压电路、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第一保护电路、第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第二保护电路、MCU;
升压降压电路的输入端接源电压VIN,输出第一直流电压;
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接升压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低压差稳压电路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的输入端接源电压VIN,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包括三个电压输出端,提供电控单元中驱动单元的上桥臂的驱动电压;MCU提供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的使能信号EN_A;
第一保护电路连接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所监测的电流监测信号I_A_ADC和电压监测信号V_A_ADC反馈给MCU;
第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的输入端接源电压VIN,第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包括三个电压输出端,提供电控单元中驱动单元的下桥臂的驱动电压;MCU提供第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的使能信号EN_B;
第二保护电路连接第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所监测的电流监测信号I_B_ADC和电压监测信号V_B_ADC反馈给MCU。
具体地,第一多路输出反激电源和第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的电路结构相同,包括:电源控制芯片U1、NMOS功率管Q1、电容C1、C2、C3、C4、C5、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D3、D4、变压器T1;
电源控制芯片U1的使能端接MCU输出的使能信号,U1的电压输入端接源电压VIN、电容C1的一端和变压器T1原边绕组L1的异名端;C1的另一端接地;U1的控制端接功率管Q1的栅极,功率管Q1的漏极接变压器T1原边绕组L1的同名端;功率管Q1的源极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反馈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3一端获取监控电流信号I_SEN;
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L2同名端接二极管D1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接电阻R1一端和电容C2一端,并产生电压VOUT1,至少作为监控电压信号VOUT1;电阻R1另一端接电阻R2一端和U1的电压反馈端;辅助绕组L2的异名端、电容C2另一端和电阻R2另一端接地;
变压器T1副边绕组L3同名端接二极管D2阳极,二极管D2阴极接电容C3一端,副边绕组L3异名端接电容C3另一端;
变压器T1副边绕组L4同名端接二极管D3阳极,二极管D3阴极接电容C4一端,副边绕组L4异名端接电容C4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71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