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管防逆流加压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71856.3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0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谢阳;姜文强;谢依彤;叶燕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逆流 加压 结构 | ||
一种输液管防逆流加压式结构,包括输液管本体,输液管本体从上而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上流通管、加压管以及下流通管,上流通管连通上方的输液瓶,加压管位于上流通管和下流通管中间部分,下流通管连通下方的输液针;在上流通管内部靠近加压管的部分固定设置有上卡口环和上三叶瓣口,同时在上卡口环和上三叶瓣口中间部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上球体,在下流通管内部靠近加压管的部分固定设置有下卡口环和下三叶瓣口,在下卡口环和下三叶瓣口中间部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下球体;本方案设计的输液管防逆流加压式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输液患者静脉血回流,同时也能防止空气误入输液管以及加压输液时液体逆流至输液瓶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输液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管防逆流加压式结构。
背景技术
一次性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以PVC为原料制作,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其工作原理是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较细的输液软管流入滴斗,当滴斗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顺着软管流入静脉。其组成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在输液终末时,若未及时更换常常发生输液管腔内甚至莫菲氏滴管腔内有空气误入现象,易导致空气栓塞,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2)在患者变换体位时(如:上卫生间、野外救护及长途转送患者等),一旦输液瓶悬吊位置过低,血液常常会返流到输液管甚至莫菲氏滴管腔内,若不及时处理,常常导致输液管堵塞。(3)在动脉加压输液(如:脑梗塞的颈动脉溶栓治疗、股动脉加压输注抢救等)的操作过程或输液过程中,常会出现血液返流现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输液管防逆流加压式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一次性输液管所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管防逆流加压式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管防逆流加压式结构 ,包括输液管本体,所述输液管本体从上而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上流通管、加压管以及下流通管,所述上流通管连通上方的输液瓶,所述加压管位于所述上流通管和所述下流通管中间部分,所述下流通管连通下方的输液针;在所述上流通管内部靠近所述加压管的部分固定设置有上卡口环和上三叶瓣口,同时在所述上卡口环和所述上三叶瓣口中间部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上球体,在所述下流通管内部靠近所述加压管的部分固定设置有下卡口环和下三叶瓣口,同时在所述下卡口环和所述下三叶瓣口中间部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下球体
优选的,所述上卡口环和所述下卡口环形状都为圆环状。
优选的,所述上三叶瓣口和所述下三叶瓣口都为圆片状,中间部分镂空,同时在所述镂空部分均匀设置有三个花瓣形状的薄片。
针对上述方案的结构特征,解释如下:
本方案设计的一种输液管防逆流加压式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输液患者静脉血回流,同时也能防止空气误入输液管以及加压输液时液体逆流至输液瓶内;主要的工作原理为:在加压管上下两端设计两个可上下移动的球体,比重均小于水,同时在两个球的上下都设置卡口环和三叶瓣口;第一种情况:当患者出现静脉端回血时,血上流使下球体上顶至下卡口环,堵住通路防止患者血液进一步逆流;第二种情况:当输液瓶无液体时,上流通管处的液体柱下降,当上球体浮力大于液体流速所致的冲力时,上球体会上顶住上卡口内环,堵住通路从而防止了空气进入输液管内;第三种情况:当需要加压补液时,护理人员单手按压加压管部位,上球体受到向上的压力堵住了上卡口环,暂时堵住上流通管与加压管之间的通路,下球体受到向下的推力落在下三叶瓣口,加压管中的液体从下三叶瓣口周边空隙流下,这样就保障了液体的单向流向;第四种情况:当正常滴注时,上球体和下球体由于受到液体流速的作用,均落在各自的三叶瓣口上,这样可以保证整个输液管处于流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立医院,未经苏州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71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