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数字化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86115.2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6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罗恩;杜文;许春炜;刘瑶;白沅艳;纪焕中;赵文丽;何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66 | 分类号: | A61B17/66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田甜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颌骨 牵张成骨 数字化 导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数字化导板,一种用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数字化导板,包括:置于前端上源沿患者下颌骨外侧面向前延伸并越过下颌升支外斜线形成包绕结构的第一定位部;置于前端下源沿患者下颌骨外侧面向下延伸并在靠近下颌骨颏孔以后处,从下向下颌骨内侧延伸形成包绕结构的第二定位部;置于后端沿下颌升支外后缘向下颌升支内侧延伸形成包绕结构的第三定位部;用于引导骨钻孔及钛钉固定牵张器的定位孔洞;用于引导下颌骨截骨方向的引导分离线。该导板可实现对对牵张成骨术的准确设计和引导,提升最终的治疗效果,并尽可能的减少手术操作和患者的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数字化导板。
背景技术
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足及继发的颌面部畸形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牵张成骨术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增加患者下颌骨骨量的技术,被广泛用于单侧下颌骨严重发育不足及继发颌面部畸形的治疗。牵张成骨术,是指通过截骨及程序性对截骨区施加机械牵引力,调动并激活机体自身抗损伤再生能力,来修复骨缺损或延长骨骼。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多伴有继发的颌骨不对称畸形,牵张成骨术常作为增加骨量的手段用来配合二期的正颌外科手术及轮廓修整术,因此牵张成骨的疗效极有可能影响整个治疗方案和最终的治疗效果。牵张成骨术需要使用专门的颌骨牵张器,目前临床用于牵张成骨的牵张器成品有很多种,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牵张器多为内置型线性牵张器。牵张成骨的方向取决于牵张器安放的方向,不同的牵张成骨方向会对最终治疗效果产生极大影响。以往进行牵张成骨手术牵张器的放置模拟多通过在X线片上进行,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有部分医生在计算机中三维模拟牵张器的放置,或者将患者颌骨模型使用3D打印成型,并在其上模拟手术。但这些方式仅能给医生提供参考,最终颌骨牵张器仍需要医生根据经验在术中实际安置。目前尚没有一种针对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治疗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足及继发的颌骨不对称畸形的数字化导板及设计方法的公开报道,现有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需要进行两次手术,患者身体和经济负担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数字化导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数字化导板,包括:
置于前端上源沿患者下颌骨外侧面向前延伸并越过下颌升支外斜线形成包绕结构的第一定位部;
置于前端下源沿患者下颌骨外侧面向下延伸并在靠近下颌骨颏孔以后处,从下向下颌骨内侧延伸形成包绕结构的第二定位部;
置于后端沿下颌升支外后缘向下颌升支内侧延伸形成包绕结构的第三定位部;
用于引导骨钻孔及钛钉固定牵张器的定位孔洞;
用于引导下颌骨截骨方向的引导分离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数字化导板可实现对对牵张成骨术的准确设计和引导,提升最终的治疗效果,并尽可能的减少手术操作和患者的负担。
2、采用该导板可将原本就需要两次进行的手术,进行方案设计的总体考量,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两次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治疗出现,可能减少二期手术时部分术式,减轻患者身体和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图1为本方案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导板与下颌骨的外侧视图。
图3为本导板与下颌骨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61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