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87834.6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6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鼎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2 | 分类号: | H01M2/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睿之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96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它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技术领域。两个所述的卡扣分别安装在插头的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插头的正面设置有方形空槽,插头的右侧侧面设置有两个插孔,所述的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安装在方形空槽的内部左侧,且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高于方形空槽的底部,所述的间隔块安装在插头的内部,并位于正极连接片与负极连接片之间,两个所述的压紧装置分别安装在插头的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正极线和负极线分别穿过两个插孔与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连接,它结构简单,在确保对正极线和负极线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正极线和负极线不会受到损伤,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纯电动汽车(BladeElectric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随着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随着储能行业尤其是以锂离子电池为首的电化学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电池与电池之间需要使用连接线束进行连接,但是,传统的连接线束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出现松动,从而导致汽车行驶过程中出现异常,也能引起电池缩短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它结构简单,在确保对正极线和负极线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正极线和负极线不会受到损伤,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插头1、正极线2、负极线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5、卡扣6、压紧装置7、间隔块8,两个所述的卡扣6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插头1的正面设置有方形空槽11,插头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两个插孔12,所述的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安装在方形空槽11的内部左侧,且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高于方形空槽11的底部,所述的间隔块8安装在插头1的内部,并位于正极连接片4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两个所述的压紧装置7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正极线2和负极线3分别穿过两个插孔12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连接。
所述的压紧装置7包含压块71、连接柱72、限位板73、压板74、限位块75、弹簧76,压块71位于插头1的外部,连接柱72安装在压块71的正下方,并位于插头1的内部,限位板73安装在连接柱72的正下方,压板74安装在限位板73的正下方,弹簧76套在连接柱72上,并位于插头1内壁与限位板73之间,两个限位块75分别安装在压块71的上部左右两侧。
所述的插头1上下两侧与两个压紧装置7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空槽13,且空槽13的内径尺寸大于压块71的外径尺寸。
所述的空槽13与两个限位块7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仿形凹槽,且仿形凹槽的内径尺寸与两个限位块75的外径尺寸相同。
所述的间隔块8和压板74靠近正极线2和负极线3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垫9。
所述的正极线2与正极连接片4之间和负极线3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均使用焊接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在确保对正极线和负极线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正极线和负极线不会受到损伤,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鼎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鼎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7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央空调加热组件控制线束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USB插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