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0887.3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6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威兴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汇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7 | 代理人: | 张志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电池组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包括:主体、第一电极片、盖板、螺丝、第二电极片;所述主体呈矩形状结构,且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弹簧座设置在第一电极片的上部,且第一弹簧座与第一电极片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座设置在主体的上部,且固定座与主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盖板设置在主体的上部,且盖板通过螺丝与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设置在盖板的下部,且第二电极片与盖板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连接方便、不易破损、防护性能好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连接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方便、不易破损、防护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其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应用在各种供电场合当中。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组采用软膜材质包装,在其受到撞击时,电池易损坏,且电池包装本身易破损,失去包装会使得电池无法继续进行串联或并联,导致无法继续使用。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连接方便、不易破损、防护性能好得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组采用软膜材质包装,在其受到撞击时,电池易损坏,且电池包装本身易破损,失去包装会使得电池无法继续进行串联或并联,导致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包括:主体、第一电极片、第一弹簧座、固定座、盖板、螺丝、第二电极片、第二弹簧座、护套、锂离子电池;所述主体呈矩形状结构,且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弹簧座设置在第一电极片的上部,且第一弹簧座与第一电极片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座设置在主体的上部,且固定座与主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盖板设置在主体的上部,且盖板通过螺丝与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设置在盖板的下部,且第二电极片与盖板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座设置在第二电极片的下部,且第二弹簧座与第二电极片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护套设置在主体的侧部,且护套与主体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设置在主体的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所述主体为硬质塑料材质,且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六处圆形通孔及一处葫芦状凹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所述固定座为金属材质的圆筒,且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均呈葫芦状结构,且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的端部焊接有电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所述护套为矩形状的橡胶护套,且护套的前部设置有两处通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带有葫芦状凹槽的硬质塑料材质的主体1用于放置锂离子电池,并通过两处带有弹簧座的葫芦状电极片将电池的电极进行并联输出,该种连接结构能够有效的保护电池不会受到外力损坏,且该种连接结构具有电池连接拆分方便无危险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连接方便、不易破损、防护性能好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威兴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威兴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08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光发光模型产品改进结构
- 下一篇: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