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槽、排水装置及推拉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2110.0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7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东;刘伟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贝克洛幕墙门窗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14 | 分类号: | E06B7/14;E06B3/46;E06B1/5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杜冠甫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槽 排水 装置 推拉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建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水槽、排水装置及推拉门,上述水槽用于推拉门,包括槽体、槽盖和第一垫条,所述槽体靠近室外的侧壁设有第一槽部,所述槽体靠近室内的侧壁设有第二槽部,所述槽盖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垫条设于第一槽部内,所述第一侧板搭接于所述第一垫条上,所述第二侧板搭接于所述第二槽部内,上述水槽可避免第一侧板与槽体相互摩擦碰撞而发出刺耳的噪音,使得推拉门的使用舒适度得到有效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水槽、排水装置及推拉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门产品中,推拉门因其具有不占居室内空间、安全可靠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水密性能是推拉门重要性能指标之一,而合理的推拉门排水结构是提高推拉门整门水密性的关键,为此,传统的推拉门通常会在下框靠近室外的一侧设置水槽,水槽与下框的排水腔连通,以将下框内的积水向外排出。然而,由于水槽上一般会设置槽盖,当用户踩踏槽盖时,槽盖会与槽体相互摩擦碰撞而发出刺耳的噪音,导致推拉门的使用舒适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槽、排水装置及推拉门,旨在解决现有推拉门的使用舒适度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槽,用于推拉门,包括槽体、槽盖和第一垫条,所述槽体靠近室外的侧壁设有第一槽部,所述槽体靠近室内的侧壁设有第二槽部,所述槽盖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垫条设于第一槽部内,所述第一侧板搭接于所述第一垫条上,所述第二侧板搭接于所述第二槽部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槽,通过在第一槽部内设置第一垫条,并将槽盖的第一侧板搭接于第一垫条上,当用户踩踏槽盖时,第一垫条有效将第一侧板与槽体分隔,从而避免第一侧板与槽体相互摩擦碰撞而发出刺耳的噪音,使得推拉门的使用舒适度得到有效提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条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垫条的一侧壁设有第一凸缘,另一侧壁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一侧板夹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部的一侧壁设有第一限位边,另一侧壁设有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一限位边用于与所述第一垫条的一侧抵触,所述第二限位边用于与所述第一垫条的另一侧抵触,以限制所述第一垫条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垫条,所述第二垫条设于所述第二槽部内,所述第二侧板搭接于所述第二垫条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槽体的两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槽体的一侧壁设有第一卡接部,另一侧壁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加强筋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的第一卡条,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的第二卡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均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隔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水装置,用于推拉门,包括下框、排水接头和上述水槽,所述下框内设有排水腔,所述水槽的槽体通过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排水腔连通。
由于上述排水装置采用了上述水槽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框的连接件,所述槽体靠近所述下框的一侧设有第一钩部,所述连接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钩部相扣接的第二钩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推拉门,包括上述排水装置。
由于上述推拉门采用了上述排水装置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贝克洛幕墙门窗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贝克洛幕墙门窗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2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