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小断面盾构隧道竖井内S弯管的吊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2682.9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5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寇宝庆;曹会清;刘江;孙克雷;杜中原;滕涛;任军;鲍迪;冉洽闻;吴张伟;马佳杰;宋文涛;谢虎辉;袁义;贾力勇;刘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断面 盾构 隧道 竖井 弯管 吊装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小断面盾构隧道竖井内S弯管的吊装系统,属于油气管道安装技术领域。该吊装系统包括盾构竖井;设置在井壁上的定滑轮;S弯管;连接在S弯管的上下两端的钢丝绳;以及连接钢丝绳的吊车。该吊装系统事先将两个热煨弯管和直管在地面预制成S弯管,然后借助定滑轮和两个吊车,将S弯管平稳移动到隧道内管道处,进而可使S弯管和隧道内管道通过自动焊焊接。该吊装系统通过将热煨弯管在地面整体预制完成,再采用“穿针法”进行吊装安装,使得在整个焊接安装的过程均可采用自动焊的方式,避免在竖井内采用手工焊接操作,能够有效保证焊接质量,提高竖井内狭小空间中大口径、大壁厚热煨弯管安装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管道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小断面盾构隧道竖井内S弯管的吊装系统。
背景技术
在小断面盾构隧道竖井内安装多个大口径、大壁厚的热煨弯管是油气管道安装过程中的常见应用。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脚手架搭建平台作为焊接、安装的支持平台,将每个弯管单独吊装到竖井内组对,然后通过手工焊接方式进行施工。然而,在竖井内进行高空作业,使得弯管焊接位置受限,增加了焊工的劳动强度和难度,进而使弯管焊接质量控制风险增大,而无法有效保障焊接质量。
例如,中俄东线黑龙江盾构穿越隧道工程建设四座竖井,每座竖井内安装直径1420mm、壁厚39mm、两个5D的热煨弯管两根,两个热煨弯管通过直管连接,形成S弯管。由于位置受限,弯管和直管的连接处需采用手工焊接,而四名焊工同时焊接一道D1420×39mm热煨弯管的焊口所需时间长达18个小时。另外,对大口径、大壁厚的管道采用手工焊焊接时的质量无法保证,一旦焊接缺陷多,将不得不对热煨弯管进行切口,而热煨弯管是从俄罗斯采购,没有备用,一旦切口将使竖井内热煨弯管安装尺寸不足,造成盾构竖井内热煨弯管安装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小断面盾构隧道竖井内S弯管的吊装系统,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用于小断面盾构隧道竖井内S弯管的吊装系统,所述吊装系统包括:
盾构竖井,在所述盾构竖井的一侧井壁上开设有管道进口,在相对的另一侧井壁上开设有管道出口,所述管道出口位于所述管道进口的上方,隧道内管道经所述管道进口伸入所述盾构竖井内;
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管道进口所在的井壁上,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管道进口的上方;
S弯管,所述S弯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钢丝绳,所述S弯管的下端连接有第二钢丝绳;以及
第一吊车和第二吊车,所述第一钢丝绳与所述第一吊车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经所述定滑轮与所述第二吊车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吊装系统还包括吊具;
所述吊具设置在所述S弯管的两端,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分别通过所述吊具与所述S弯管的两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吊具具有钩环结构,且所述吊具焊接在所述S弯管的两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吊具包括第一弧形支撑圈和第二弧形支撑圈;
所述第一弧形支撑圈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圈沿轴向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弧形支撑圈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圈分别沿轴向设置有相应的凸耳;
所述凸耳上开设有螺栓孔,用于穿过所述螺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弧形支撑圈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圈均与所述S弯管的外壁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弧形支撑圈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圈的内部均设置有橡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26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