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废硫酸裂解烟气冷却洗涤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3159.8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1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吴英来;张雪杰;徐晓燕;赵建鑫;陈英斌;罗娟;魏兰;江碧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47/06;F28C3/08;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康志梅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硫酸 裂解 烟气 冷却 洗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废硫酸裂解烟气冷却洗涤的装置,包括如下部件:筒体(7),所述筒体(7)与集液槽(3)连接,所述筒体(7)中设置有逆喷管(1),所述逆喷管(1)的一端为烟气进气口端(11),另一端为逆喷液入口端(12),所述筒体(7)与所述逆喷管(1)之间设置有填料层(6),所述填料层(6)靠近所述烟气进气口端(11)的上方设置有喷头。本实用新型在一台设备中实现高温烟气的急冷和洗涤,缩短了烟气净化流程,节省了建设投资和土地使用,提高了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废硫酸裂解烟气冷却洗涤的装置。
背景技术
废酸裂解回收硫酸的技术主要分为干法技术和湿法技术,其中干法技术中对废酸焚烧裂解产生的含二氧化硫烟气需要进行洗涤和控制洗涤后烟气温度,以确保成品酸的高品质和后续制酸系统的水平衡。因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少量的三氧化硫,所以出裂解炉的烟气经余热回收后(即进烟气洗涤前)还需保持高于其露点的温度,以确保不发生露点腐蚀。现有装置进洗涤前烟气温度一般保持在≥320℃。
中国发明专利CN1751984A公开一种烷基化废硫酸经高温裂解生产硫酸处理工艺,分废酸裂解净化工段、转化工段、干吸工段三部分,通过废酸处理工艺,使废硫酸在1000-1100摄氏度高温下裂解,经过酸洗净化、两次接触法转化及两次吸收,生产出合格的硫酸产品,以供烷基化装置再次使用,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本工艺过程所使用的原料是单一的85-90%的烷基化废硫酸,废硫酸回收率可达到90%。
中国发明专利CN105480953A公开一种使用硫磺作为燃料的烷基化废酸裂解工艺,即烷基化废酸在硫磺燃烧产生的高温环境下裂解生产硫酸的工艺,包括废硫酸在高温下裂解、余热锅炉热量回收、封闭酸洗净化、两次转化、两次吸收和尾气吸收等工序,生产出合格的硫酸产品。与普通使用的天然气、液化气等气体燃料相比,硫磺作为燃料的烷基化废酸裂解工艺将燃料转化为产品,大大降低了装置运行成本。但是本发明未公开如何快速冷却洗涤废硫酸裂解烟气。
目前现行工艺中,高温烟气的降温和洗涤需要两台独立的设备完成,且需各自配备循环槽,不仅设备费用较高、占地较大、土建费用较高,而且还有中间连接管道,设备多,流程较长,泄漏隐患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废硫酸裂解烟气冷却洗涤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省了建设投资和土地使用、高效、便捷和安全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废硫酸裂解烟气冷却洗涤的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一种用于废硫酸裂解烟气冷却洗涤的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筒体7,所述筒体7与集液槽3连接,所述筒体7中设置有逆喷管1,所述逆喷管1的一端为烟气进气口端11,另一端为逆喷液入口端12,所述筒体7与所述逆喷管1之间为填料层6,所述填料层6靠近所述烟气进气口端11的上方设置有喷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还包括逆喷循环泵2,所述逆喷循环泵2的一端与所述逆喷液入口端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液槽3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还包括喷淋循环泵4,所述喷淋循环泵4的一端与水冷换热器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液槽3连接,所述水冷换热器5与所述喷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集液槽3中的液体由所述喷淋循环泵4加压后经过所述水冷换热器5降温后成为喷淋液通过所述喷头喷洒在所述填料层6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通过调节所述水冷换热器5的循环水量以调节喷淋液的温度从而实现对烟气出口温度的调节,一般烟气出口烟气温度≤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筒体7上设置有加水口端9和烟气出口端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31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