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盾构隧道顶推施工模拟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3400.7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7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傅支黔;聂大丰;陈炜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成杰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隧道 施工 模拟 装置 系统 | ||
1.盾构隧道顶推施工模拟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110)、围岩荷载施力结构(130)、夹持结构(150)、端部约束结构(170)以及轴向荷载施力结构(190),
夹持结构(150)包括呈环形布置的多件弧形板,多件弧形板围合形成限位空间,端部约束结构(170)设置于该限位空间轴线方向的一端、轴向荷载施力结构(190)设置于该限位空间轴线方向的另一端,
围岩荷载施力结构(130)包括多件径向荷载施力结构,径向荷载施力结构与弧形板一一相对应,径向荷载施力结构安装于支撑结构(110)上,弧形板连接于径向荷载施力结构的作用力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顶推施工模拟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每一件弧形板均包括叠设的内层弧板和外层弧板,并且内层弧板和外层弧板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在该间隔空间处通过弹簧将内层弧板和外层弧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顶推施工模拟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围岩荷载施力结构(130)包括第一侧向伸缩件(131)、第二侧向伸缩件(133)、拱部伸缩件(135)以及底部伸缩件(137),
夹持结构(150)包括第一侧向弧板(151)、第二侧向弧板(153)、拱部弧板(155)以及底部弧板(157),第一侧向弧板(151)与第一侧向伸缩件(131)连接,第二侧向弧板(153)与第二侧向伸缩件(133)连接,拱部弧板(155)与拱部伸缩件(135)连接,底部弧板(157)与底部伸缩件(137)连接,第二侧向弧板(153)与第一侧向弧板(151)呈相对设置,底部弧板(157)与拱部弧板(155)呈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隧道顶推施工模拟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110)包括第一侧向支撑架(111)、第二侧向支撑架(113)、拱部支撑架(115)以及底部支撑架(117),第一侧向支撑架(111)和第二侧向支撑架(113)呈相对设置,第一侧向伸缩件(131)安装于第一侧向支撑架(111),第二侧向伸缩件(133)安装于第二侧向支撑架(113),拱部伸缩件(135)安装于拱部支撑架(115),底部伸缩件(137)安装于底部支撑架(117);
第一侧向伸缩件(131)、第二侧向伸缩件(133)、拱部伸缩件(135)以及底部伸缩件(137)均为第二液压千斤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隧道顶推施工模拟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向弧板(151)包括第一钢板(1511)、第一有机玻璃板(1513)以及设置于第一钢板(1511)与第一有机玻璃板(1513)之间的第一弹簧(1515),第一钢板(1511)与第一侧向伸缩件(131)连接;
第二侧向弧板(153)包括第二钢板、第二有机玻璃板以及设置于第二钢板与第二有机玻璃板之间的第二弹簧,第二钢板与第二侧向伸缩件(133)连接;
拱部弧板(155)包括第三钢板、第三有机玻璃板以及设置于第三钢板与第三有机玻璃板之间的第三弹簧,第三钢板与拱部伸缩件(135)连接;
底部弧板(157)包括第四钢板、第四有机玻璃板以及设置于第四钢板与第四有机玻璃板之间的第四弹簧,第四钢板与底部伸缩件(13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顶推施工模拟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端部约束结构(170)朝向轴向荷载施力结构(190)的一侧具有第一环形凹槽(171);
轴向荷载施力结构(190)包括反力墙(191)、第一液压千斤顶(193)以及限位支架(195),第一液压千斤顶(193)安装于反力墙(191),限位支架(195)与第一液压千斤顶(193)的输出端连接,限位支架(195)朝向端部约束结构(170)的一侧具有第二环形凹槽(19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盾构隧道顶推施工模拟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第一液压千斤顶(193)设置有至少3个,第一液压千斤顶(193)呈环形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34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组装结构
- 下一篇:LED逆光照明透镜、及LED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