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络交换机检测和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5052.7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8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东;王培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盈联电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H04Q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毛洪梅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交换机 检测 报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交换机检测和报警系统,包括盒体,盒体中部设有交换机主板,盒体的前后表面分别设有连接端口,盒体的左右表面分别设有散热窗口,一侧散热窗口内侧设有检测报警机构,检测报警机构包括检测报警主板,检测报警主板上设有处理芯片以及分别与处理芯片电性连接的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NB‑IOT通讯模块、稳压模块和报警模块;交换机主板内设置有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分别与处理芯片电性连接;稳压模块输入端与交换机主板的供电端连接,稳压模块输出端与处理芯片连接;NB‑IOT通讯模块与处理芯片进行信号传输,且NB‑IOT通讯模块接入外部网络中;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换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交换机检测和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交换机,是一个扩大网络的器材,能为子网络中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以便连接更多的计算机。随着通信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网络交换机市场呈稳步上升态势。它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所以,以太网技术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交换机也就成为了最普及的交换机。现有的网络交换机当存在外部故障或者内部故障时不能有效及时的检测出来,并发出报警,容易导致交换机因为过热问题或电压不稳导致损坏,从而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实用的网络交换机检测和报警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交换机检测和报警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网络交换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不能及时有效的检测出来,给使用者造成损失或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网络交换机检测和报警系统,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中部设有交换机主板,所述盒体的前后表面分别设有连接端口,所述盒体的左右表面分别设有散热窗口,一侧所述散热窗口内侧设有检测报警机构,所述检测报警机构包括检测报警主板,所述检测报警主板上设有处理芯片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芯片电性连接的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NB-IOT通讯模块、稳压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交换机主板内设置有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与所述电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稳压模块输入端与所述交换机主板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输出端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所述NB-IOT通讯模块与所述处理芯片进行信号传输,且所述NB-IOT通讯模块接入外部网络中。
进一步的,所述NB-IOT通讯模块上还连接有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为可伸缩型天线,所述天线朝向所述散热窗口设置,其处于收缩状态时顶部与所述散热窗口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网络包括移动终端和监控服务器,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或移动电脑。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报警器和报警灯。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芯片为MCU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网络交换机检测和报警系统,通过对原有的网络交换机增加检测报警机构,实现对网络交换机工作过程的全程监控,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将损失减少到最小;采用了新兴的物联网技术,通过使用NB-IOT公网,使得设备安装实施简单,安装位置无特别的限制,网络数据传输也更为安全可靠;通过使用NB-IOT公网,每个网络交换机都可以直接连接到监控服务器或移动终端,不在需要网络集中器,节省实施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盈联电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盈联电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5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